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企业ERP软件选型全程管理

2012-03-14 18:05来源:价值中国网关键词:ERP软件一体化管理平台ERP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ERP(一体化管理平台)给企业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实施风险。目前只有一半左右的ERP项目实施成功。在对ERP应用失败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因软件选择不当而失败的占67%,因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的占13%,因实施步骤过急而失败的占9%,因人才流失而失败的占8%,因软件供应商服务支持不够而失败的占3%。可见,ERP软件的正确选择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核心因素。ERP软件选型,是企业在决定实施ERP后遇到了第一个现实问题。它属于整个ERP项目的前期项目规划阶段,是降低整个ERP系统实施风险的起点和关键。

1.ERP选型过程管理现状

目前企业在ERP选型过程中多采用招标、决标的方式。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既公平又客观,但必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清晰明确的规格及标准”,使得买卖双方对于“标的物”能够有清晰一致的认识。“标的物”如何选择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有些企业将此工作交给专家和咨询公司,这虽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对企业方方面面了解最为深刻的还是企业自身,其他人无法在短短时间内就洞悉企业管理和运作方面的关键问题。

在选型方法上企业普遍采用核对表法。核对表就是企业首先依据自身对ERP和企业内部业务的理解事先拟制出一份功能清单,在选型时,若软件可以满足此功能就在对应的功能清单项目上打勾,即所谓“核对”。这种方法在初期被证明卓有成效,但随着软件开发的成熟逐渐显出其弊端。一方面会出现粗线条式的功能清单,各软件商都能满足而无法选出合适软件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种与企业需求、企业特性脱节的选型方法选出的恰恰有可能是不合适的软件,给企业后续的ERP实施带来极大的风险。

对此,国内相关学者对ERP软件选型问题进行了研究,将ERP系统选型决策过程分为准备工作、明确需求、评价体系、详细调查四个阶段,提出应从功能、技术、供应商、实施能力、经济性五个方面建立基本的ERP选型评价标准框架,但在研究中没有考虑企业“标的物”的选取过程。正因为目前软件选型过程管理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所以必须提出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规范它,以降低ERP软件选型不当给实施带来的巨大风险。

2.ERP软件选型原则

2.1最适合原则

软件选型不是选最贵、功能最全的软件,而是某一特定的企业选择对该企业最为适用的软件。软件功能需要适合企业的生产类型、企业需求、战略目标等。因此,被选上的并非一定是最优的,但被选上的对该企业来说应该是最优的。

2.2管理理念相容原则

ERP系统是一套蕴含先进管理思想的软件工具,企业借助实施ERP,吸收先进思想是必要的。但这种管理思想产生的文化与企业原来的文化发生冲突时,必然不利于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企业应选择与其管理理念相容的ERP系统。

2.3成熟性原则

应选择成熟的、流行的技术和产品,重点考察是否有成功的用户、是否有系统化的完整解决方案,不要选择未经实践证实的产品。选择成熟的产品,可以减少实施的不可预见性,降低实施风险,有效防止投资失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ERP软件查看更多>一体化管理平台查看更多>ERP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