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中国核电不能逆世界趋势而为

2012-03-21 16:41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关键词:核能新能源去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欧美日等国,可能一方面“去核”,一方面发展新能源,迎接新的人类文明。而中国却不过是继续着旧的工业文明,继续吞下包括环境污染等苦果。由此,中国和西方先进国家在世界观、文明观上的差距便无缩小的可能。

上海《东方早报》2012年3月12日发出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松本健一的文章《西洋近代文明的终结》,呼吁人类超越已有的西方工业文明。我读了三遍这篇文章,感慨万千,因为一年前的现在,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电视上目睹了日本突发的311地震灾难、核能危机,大脑思考惯性受到极大的震动。当时,我即投书新加坡《联合早报》,质问到底《什么是所谓“能源安全”》(见《联合早报》2011年3月16日)。我的那篇文章,其实与松本健一的观点是一致的。

核电仍然是工业文明,且是工业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工业文明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却带来问题。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等根本无法解决的“外部性”问题,以及生态系统灾变的气候变化、不可再生性的自然资源等毁灭性打击。截止目前为之,世界公认的事实是:作为工业文明的核技术开发,却无法解决核废料的难题。这一点典型地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历史局限性。

日本311事件以来的一年,许多日本人民,包括一些日本政治家,如日本福岛县知事佐藤雄平,已经完全觉醒。只要大家跟踪这一年来日本人民核观念的深刻变化,就会知道,原来对核能如此依赖(把核能视为廉价能源和工业增长的基础),对核能复杂依赖(一旦在国际政治和国际战略上有需要,日本可以把核技术和核能力随时转化为核武器),却因为对311痛定思痛,而坚决要求“去核”。掀起一次次的反核运动的日本人民不是不知道去核会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甚至失业率高升等可能;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去核”不大可能短期内实现,但是,为了解除长期的恐慌(比如对患病癌症的担心)和子孙后代的未来,义无反顾,转向“反核”。

日本有远见的政客,因为反核,他们有可能从“政客”转变为名垂青史的“政治家”。3月11日灾难纪念日,上述日本福岛县知事佐藤雄平向世界发表《福岛宣言》,宣布福岛将只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再依靠核能。这是不容易的宣言,说明日本还是有人真的从311危机中学到了教训。

香港《南华早报》2012年3月10日发表了日本著名学者和媒体人、重建日本倡议基金会主席、福岛核事故独立调查委员会项目主任船桥洋一博士(Yoichi Funabashi )的文章《错误的画面》,这篇文章指出,311灾难打破了所谓“日本核安全的神话”,清楚地揭示了核技术“根本无法被人们有效控制的毁灭人类文明的一面”。

这一重大看法,许多日本有识之士、远见之士所见略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