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核电重启成必然 发展应趋理性

2012-06-07 08:54来源:中国科学报关键词:核电重启福岛事故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展应趋理性

新一轮核电发展显然已势不可挡,不过院士专家们都强调发展必须理性。

潘自强在谈及福岛事故的主要原因时介绍,极端外部事件不够保守,应对外部事件的工程抢险措施不够,对极端自燃事故考虑不足,场内应急相对薄弱,防治放射性废水产生和处理废水的设施缺乏,监管机构独立性不够,安全责任不够明确等,是福岛事故酿成恶果的根源所在。

“核电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消除放射性大规模释放,同时加强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减小公众后顾之忧。”潘自强认为。

据悉,目前我国在建核电站26台机组,装机2884万千瓦。而已批准尚未开工的还有5台机组,装机422万千瓦,计划拟建16台机组,总容量1850千瓦。

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认为,“新建核电站要实行国际上最严格的核安全标准,并增强预防和缓解核安全事故的能力”。

例如,我国新建核电站应提高应对长时间全场断电的能力、完善安全壳内氢气措施,提升应对超设计基准外部灾害的能力,以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国核电站的安全水平。

此外,何建坤还建议,应建立完善的民用核安全设备标准体系,设立实体化、独立的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建立专业化核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中核集团地质研究院总工程师王驹则指出,发展核能还亟须做好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简称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工作。

王驹介绍,目前,如何选择符合条件的场址,如何设计建造、运行、关闭处置库,如何评价在1万年至百万年尺度下处置系统的安全性能,如何使公众相信高放废物能够被安全处置,依然是核能发展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和社会学难题。

杜祥琬则在前述“中国科学和人文论坛”上总结了我国核电发展面临的挑战:“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技术储备不足,很多装置都是引进的,现在仍在努力国产化过程中。而且,我国对核电长远发展目标和路线图的论证还不够深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还没有协调配套,核能发展的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还有待改进完善。”

他直言中国未来的核能规模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因此,“必须建立在最先进而又可靠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我国在坚定发展核能的同时,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努力夯实各方面的基础,有一个百年大计、稳扎稳打的心态和安排。”杜祥琬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重启查看更多>福岛事故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