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发电企业信息化机构的出路

2012-08-14 09:30来源:EP电世力关键词:信息化应用系统数据中心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2008年开始,国资委对大型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乘着这股东风,借由这一外部力量的推动,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机构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如“登高计划”的预算增加了,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改造了,为数不少价格不菲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了,各类的生产实时数据得以采集汇总展示,企业经营的各类数据也都集中到了相应的数据中心等等。

难道电力企业信息化机构的春天真的来到了?信息化机构的地位真的提高了?信息化真的为企业增收节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在发电企业真的融合了?

一、管理信息化并未落地

君不见,每周一次的电视电话会议例会,各区域公司和产业公司的老总对着镜头照本宣科,朗读着由秘书和业务部门为他们准备的各项数据,行业内部对比、同期对比、上月环比。

君不见,一接到集团公司领导来区域公司或产业公司检查工作的通知,各级机构和人员都要忙于准备各种数据,用于向集团公司领导汇报。当然也要准备好万一领导关注的那些数据好方便“信手拈来”。

君不见,行业内外一个事故和问题的出现,主管部门、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和区域公司层层转发上级,限时收集、整理、汇总、填报多如牛毛的表格和数据,即便是刚刚填报过的数据也还是要不断地重复往返。

其实,各个发电企业集团的生产数据和经营数据早已汇总存储在集团公司的数据中心。是否镜头可以不用对着那些熟悉的老面孔,而用信息系统中直观的数据表格和曲线来说明领导要表达的问题?是否领导可以在检查工作前就直接调用信息系统中真实的生产和经营数据,避免数据为“我”特制导致偏听偏信?是否可以在国家的专项检查时,有劳管理机关的专业人员从信息系统中整理出相关的资料直接报告,至少可以查找一部分资料再由基层单位确认或者补充。以上种种怪相说明现有的信息系统不过是“聋子的耳朵”。

发电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确实不多,但问题的关键是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并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所以说管理信息化并未落地。

二、数据资源和数据垃圾

电力行业信息化资产和其他电力资产一样,都是企业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数据资源。近年来,随着各发电企业集团公司大量的生产和经营数据的积累,原来普遍存在的家底不清、帐实不符、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闲置浪费、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确实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但是,尽管信息化基础改善了、信息化设备先进了、信息化数据积累了、信息化机构充实了、信息化人员增加了,可有两个问题仍十分突出。首先,管理者从信息化机构得到的数据还是传统人工统计方式的类型;管理者所看到的还是传统的表格图形表达方式;管理者还不能从信息化机构得到可以用于辅助决策的支持。其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采集、整理、传输、存储的数据,真正得到应用的却微乎其微,绝大部分的数据没有被调用过或者很少被调用。

存储介质中没有用的数据资产无异于花大价钱采购的设备闲置在库房中,其实数据资源和数据垃圾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三、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第一是实验范式。早在古希腊和古中国,人们就试图利用自然法则而不是超自然的理由来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是理论范式。到了十七世纪,以艾萨克.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试图对各种新现象作出预测,并且通过实验对各种实验进行检验。

第三是计算和模拟。二十世纪下半叶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使科学家们可以精确求解大规模方程组,从而探索一些无法运用试验法和理论法的领域,例如气候建模和星系形成等,肯尼思.威尔逊把计算和模拟确立为科学研究的第三个范式。

第四是数据挖掘范式。科学家们使用性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对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挖掘,寻找数据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他们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各种规划。

发电企业信息化机构从发电的应用实验来看不如在电场一线从事发电生产的业务人员;从发电生产理论来看不如专业的热工研究院;从建立发电企业生产管理模型进行生产的计算和模拟来看不如集团公司专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但是发电企业的信息化机构却具备了其他角色不具备的优势,即拥有大量的生产和经营数据,具备进行数据挖掘的各种工具和展示手段。

四、发电企业信息化机构的出路

发电企业的信息化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各种生产和经营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至少可以在四方面有所建树,从而提升发电企业信息化机构的地位,真正做到发电企业的两化融合。

首先是对现有应用的精细化管理。利用现有的集中信息,真正为发电企业集团的实际应用服务好,让管理信息化真正落地。

可以预见,以后的电视电话会议例会,所展示给领导的是更加定量、精细的数据和图表,与会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基本情况,如果需要还可以就地进行数据挖掘;集团公司领导需要知晓的各种数据,只需要利用展示工具从集团数据中心直接调用,无须兴师动众去准备,真正做到“信手拈来”;行业内外出现突发性事件,集团相关负责人员随时可以从集中管理的资产数据库中抽取相关信息,无须重复填报,最多只需要基层单位对于主管人员编制的表格内容进行一个确认。

其次是开展发电生产过程的数据挖掘。真正利用集中的生产数据对生产过程优化,从而达到安全生产、降低成本、合理排产。

曾经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作“状态检修”。状态检修可以改变人们定检、点检传统的作业方式,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其实就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数据挖掘反过来指导检修的方法,正是科学研究第四范式的具体体现。当然类似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状态安全管理、状态库存管理、状态燃料管理、状态财务管理等等,就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得出相对最佳的建议,再对生产过程进行指导。发电企业集团的管理者利用电厂的生产数据作什么?只是用来检查和监督电厂是否正常运行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电力集团的管理者就直接去当厂长或者值长吧。

再次是积极开展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除了对于生产过程的数据挖掘进而指导生产之外,对于各个电力企业集团长期积累的物资采购数据进行挖掘,积极开展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也是信息化部门可以进入电力主业的一个渠道。

作为一种快捷方便、高效透明、降低成本、便于管理的采购方式,电子商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个行业内,不可能每一个企业集团都可以长期运营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因为供应商没有能力“每进一座庙都去烧香”。美国的五大汽车集团、波音和空客、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都经历了一个由分到和的过程,谁能够越早地积累起供应商的基础数据、谁能够通过对供应商数据的挖掘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谁就是今后这个行业电子商务的引领者。谁能保证电子商务不会成为发电企业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呢?

最后要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信息中心未必聚集了发电技术的人才,也不一定有财务管理的专家,但是信息中心通过集中的数据采集汇集了大量的生产和财务数据,而且信息中心具有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的人才,这就是信息中心介入核心业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建议的先天优势。

信息中心作为发电企业集团的一个重要机构,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责无旁贷,但是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领导决策之前从信息中心得到了什么支持,而是决策之后信息中心一步一趋地落实领导交办的任务。

总之,发电企业的信息化机构只有利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数据,并对浩如烟海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为领导的日常管理提供支持、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帮助、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才能够真正进入主营业务,才能够提升信息化机构的地位,才能够为企业的做强做大发挥应有的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化查看更多>应用系统查看更多>数据中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