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人物正文

电力让一个“异乡人”在宁海有了“幸福驿站”

2012-08-30 08:34来源:浙江省宁波宁海供电局作者:张跃镪关键词:浙江宁波宁海供电局幸福感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见到刘加明时,他正从保鲜库里将一箱箱水果往大货车上装,虽然头上冒汗,但笑容很灿烂,仿佛将一座金山银山往家搬,脸上透出了幸福感

8月29日,笔者来到了刘加明的宁海县今明记果蔬专业合作社,33岁的刘加明十分好客,搬出了一箱葡萄和几个大西瓜,当我们婉言谢绝时,刘加明生气了:“没有你们电力部门三番二次的服务,哪有‘今明记’的今天。”盛情之下,笔者尝了几颗葡萄,很甜又带有玫瑰香,在舌苔上留下丝丝甜味,“这就是我社种植的玫瑰香葡萄,还有赤霞珠、美人指等品种的葡萄。”刘加明十分自豪地说。

“作为一个外乡人,在宁海创立今明记果蔬专业合作社,供电部门的服务好吗?”笔者轻问。“好!确实好!如果不是电力部门的好服务,咱的果蔬合作社开不到今天。”刘加明挪了挪椅子,与笔者面对面谈起了他在宁海的创业之路……

2007年,从事水果经商的刘加明从安徽来到了物产丰富、瓜果满园的宁海县长街镇,在浦东村承包了几十亩农地,开始种植西瓜、哈密瓜和葡萄,淘得第一桶金后,刘加明又承包了上百亩土地,建立了宁海县今明记果蔬专业合作社。刘加明说,合作社成立后,需要接三相电,当时自己人生地不熟,当地人的语言又不懂,不知道如何办理用电手续,宁海供电局长街供电营业所的农村用电客户经理知道后,主动上门勘察,没想到二天后所里就派人为合作社安装了三相电,又为果园架设了排灌专线。当时,我就感觉宁海电力部门的服务不一样,把咱外乡人当成了自家人。

刘加明告诉笔者,自己虽然赚了钱,但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销售渠道,当起了瓜果收购大户,把村民零散卖的瓜果都统一收购进合作社,再由合作社销往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每年可为村民增收几百万元。刘加明说,水果收购多了,来不及出货,就必须冷藏保鲜,他建起了二百多平方米的保鲜库,又是长街供电营业所的电工师傅上门为保鲜库专门架设了一条专线,这样一来,每到水果季节可为合作社减少损失20万元以上,电力部门不愧是百姓的守护神。

说起台风“海葵”,刘加明眼睛都湿了。他告诉笔者,8月7日由于长街遭受15级以上的台风,他田里的大棚、保鲜库的电线全部被刮倒,从田中抢收上来的葡萄、哈密瓜、西瓜塌满了整个保鲜库,一旦不能及时保鲜,他的损失高达40多万元。8月8日上午,天空仍然瓢泼大雨,风力在10级以上,他正守在保鲜库里发呆,谁知9时不到,长街供电营业所的师傅们就上门修线路来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电通了,可他们四五个人全身都湿透了,却来不及喝一口热茶又走了。当时,我和家人都流下了眼泪。刘加明说:“我是一个普通的外乡人,真不知积下了什么恩德,遇到了宁海供电部门这么多的好人。”

看着一车又一车运走的瓜果,刘加明高兴地说,在宁海的五年,我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我不想走,这里有我的朋友,有可爱可亲的乡亲,更有家的味道。

“你想长期落户这里吗?”笔者追问。

“不是的,老家以后还是要回去的,因为从建立合作社到现在的发家致富,是电力让我这个外乡人在宁海有了幸福的‘驿站’,这也算是第二个家吧。”刘加明说到这里笑了,那一笑很甜很甜。

告别之机,刘加明依依不舍地挥手,背后的“今明记”三个字在阳光下闪烁,刘加明的笑脸和三个字相映在一起,显得很亮,很灿烂。

作者: 张跃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浙江宁波宁海供电局查看更多>幸福感查看更多>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