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2011年电力事故68人死亡 电力安全应防患于未然

2012-10-15 15:47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火电企业电力安全电力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汉书•霍光传》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到朋友家去作客,看到主人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建议主人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远地迁移,否则会有火灾的忧患。主人不以为然。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时赶来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事后,主人设宴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席间,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从那朋友的话,那么就不会失火。今天你论功请客,却把你那朋友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没有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了吗?”主人听后顿时省悟,马上把那朋友请来,并奉为上宾。

避免事故“防为上”

上面的故事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应该把功夫放在事故的预防上面,要在事故没有发生的时候未雨绸缪。预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的内涵。

从理论上说: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1994年杜邦公司首席执行官宣布,公司新的安全目标是“零工伤、零职业病和零事故”。杜邦公司至今已成立200年,这个经久不衰的工业企业,之所以敢于向传统思维提出挑战,源于杜邦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以及持续改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与职业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生产事故的监督与处罚越来越严厉,这也是我国采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标准的重要原因。正如一位国外人士所说的:“中国已成为政治、经济大国,但不应成为工业事故的大国。”

2011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44起,死亡 68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 12起,死亡人数增加14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责任事故30起,死亡38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死亡人数增加5人;电力建设施工人身伤亡责任事14起,死亡30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7起,死亡人数增加 9人。

分析电力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电力企业管理体制不断变化,在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调整的同时,安全组织体系、管理责任和保障措施未能同步落实。同时,电力生产从业人员流动增加,加速了生产作业中不安全因素的累积,人为失误等安全风险增加。部分企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经验不足,技能和知识培训未能及时到位。

此外,近几年,火电企业电煤成本快速增加,经营压力持续增大,部分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出现放松安全管理倾向。火电机组燃烧煤种偏离设计煤种,造成设备损坏、故障情况问题突出,影响机组可靠运行水平。电煤质量下降增大设备磨损,同时增大了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量,增加了维修作业风险。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很多事故都是有预警征兆,是可以避免的。古人云:“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防范风险,人们首先分析的是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多大,是否容许该风险存在,其次是该危险事件出现后会发生什么?

如果分析发电厂中可能存在的故障,会有成千上万种的故障模式。识别这些故障模式需要投入巨大精力,不少人因此而放弃。实际上他们忽视了每天所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就是在故障模式这个层次开展的。例如:很多企业,每天都会召开由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参加的会议,会议主要是讨论什么设备故障了,什么原因导致了故障,如何修复,如何防止该故障再次发生。总之类似的会议主要是讨论各种故障模式。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故障模式总是在他们发生后才被讨论,记录和处理。故障发生后的处理工作显然属于被动式维护。在发电厂中,除了汽轮机跳闸回路(AST)得到了高度重视进行定期试验外,其他保护回路都是利用大小修时进行检查,机组运行时基本上不做主动性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个被忽略的区域,对于与安全和环境有关的设备故障查找应该被置于头等重要位置。大唐盘山电厂通过点检定修,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不断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让新的维修理念不断渗透。机组的安全经济状况处于全国同类机组先进水平。

大唐盘山发电厂在点检定修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现代点检的新理念,并将其归纳提炼为点检定修的“六化”:点检标准科学化、点检流程规范化、点检手段多样化、点检数据信息化、点检分析制度化、定修管理实用化。目前,“六化”已成为大唐盘山电厂点检定修实施的总纲要。其中“点检手段多样化”和“点检数据信息化”从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点检定修的突破与提升。

通过几年点检定修的实施,设备缺陷大幅下降,检修费用也逐年下降。特别是2006年与2005年相比,设备缺陷从9036条下降到3817条,用于设备消缺的费用下降了1240万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企业查看更多>电力安全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