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山旮旯有了致富“光明路”(图)

2012-10-25 16:46来源:浙江省宁波宁海供电局作者:张跃镪关键词:浙江宁波宁海供电局农网升级改造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月25日,在浙江省宁海县岔路镇的大山深处里,上屋基村的村民们在解放63年后,第一次围聚一起放响了满山的震天礼炮,他们终于告别了“雨天满脚泥,晴天一身灰”的山泥路,一条2.5公里,六米宽的水泥路象一条玉带盘绕着上屋基村和四个自然村,这条由宁波电业局宁海供电局扶助建成的水泥路,被341户村民亲切地称为致富“光明路”。

上屋基村是岔路镇偏远的山区农村,有四个自然村组成,341户人家散落在大山环抱的自然村,“贫困村”的帽子已在头上戴了整整30年,青壮年早以逃出了村庄在外打工,留在村子里的是老弱残兵。“穷不可怕,最愁的是村里人没有一条好走的路。”村书记王家权这样告诉笔者,而说起宁海供电局为上屋基村扶贫的二三事,村长王家足更是有感而发。

一山树,点醒脱贫梦

处在山旮旯的上屋基村,只有可怜的二分薄地,村民们自种的水稻、小麦只可自己度日,而玉米、番茄、萝卜是桌上的添补菜肴。72岁的王兆恕大爷告诉笔者,他每年的收入不足4000元,儿子在外打工,只能靠自己种点水稻、黄豆、玉米养家糊口,王大爷笑着说,我好比打虎将黄忠,72岁还上阵,只度让日子好一点。

俗话说:“富在深山有人亲,穷在隔壁无人问”,上屋基村因为穷,终日在大山里默默无闻,上屋基村成了人们陌生的名字。

2012年,宁海供电局根据宁海县委“三思三创”要求,与上屋基村结成了帮扶单位,昔日的穷山村一下沸腾了,村民们盼富的眼神亮了。面对一穷二白的村庄,宁海供电局领导班子大胆做出了决定:种茶。在村干部的一拍即合下,宁海供电局立即开展“感恩从心开始,希望播满山林”的主题活动,从局阳光慈善分会中拨出了3万元资金,购买2.8万棵茶树苗,为村民种下了11亩致富茶。

“爱心茶种下了,咱农民脱贫有希望啦。”80岁的王乘兵大爷眼中流下了幸福的泪儿。

“这11亩茶树,三年后即可产茶,按每亩1.5——1.7万元估算,可为村里增加20万元的收入,这可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喜事。”王家权动情道。

只要政府帮扶需要,电力部门每年可为村里开发10亩以上的茶园,到时,让整个村庄茶满山,果满园。宁海供电局负责人发出了承诺。

一条路,铺就致富“光明路”

“治穷先治根,想富先修路。”上屋基村与四个自然村相互走的原是一条几十公分的山羊小道,王兆恕对笔者说,几十年来,他在这条路上来回不知走了上万次,上午出门穿布鞋,晚上回家成雨鞋,雨天、雪天一走,溅起的水浆能沾到背脊,被村民戏称为“沼泽路”。王兆恕还告诉笔者,每当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收割时,他只能挑着重担从山路上东一脚、西一脚行走,一不小心易扭伤脚和腰,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王家足说,路小还好说,由于人畜并走,这条路上时时布满了牛粪、羊粪,晚上一走鞋子都沾上了臭烘烘的牛粪,许多相亲的小姑娘都吓得不敢来了,“和尚村”也就成了上屋基村的代名词。

今年8月,岔路镇政府决定为上屋基村和四个自然村打通一条通乡公路,宁海供电局得知这一信息后,当即从有限的慈善资金中在再拨出10万元钱,用爱心为村民修上致富路。路通了,电网这条“高速公路”更不能受阻。为此,宁海供电局又投入20多万元,对上屋基村进行农网升级改造。“一条致富光明路,一条用电高速路,上屋基村从此可以走上脱贫的康庄大道。”王家权的脸上泛起了红光。

“古代愚公移掉的是阻碍出行的王屋山,如今电力部门帮我们移掉的是阻挡致富的王爱山,感谢国家电网,为山区农民送来了聚宝盆。”王家足说得手舞足蹈,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此时,从四面八方汇聚的村民,拿着蒸得香喷喷的玉米棒,扑鼻的大红柿子定要走访的宁海供电局领导、镇干部和笔者尝一尝,一句句热情的话,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在王爱大山里不时地回荡。

当笔者走出上屋基村,再次回头,那条彩虹般的公路,在太阳的照射下,是那么地闪亮,笔者暗暗思忖道,那不是一条普通的路,而是国家电网人为他们制造的一条走向繁荣富强的光明之路,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作者: 张跃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浙江宁波宁海供电局查看更多>农网升级改造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