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无为电缆勾勒千亿元产业经济版图

2012-10-31 15:56来源:大江晚报关键词:电线电缆电缆产业电缆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1月1日,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将在芜湖开幕,电线电缆产业如今已成为芜湖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说到芜湖的电线电缆,就不得不说说无为的电线电缆产业。“一根电缆”加上20多年来的砥砺前行,无为县的高沟镇已发展成以电线电缆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乡镇,是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安徽省民营科技园”等。无为县也是全国四大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之一,安徽省优质特种电线电缆生产示范区,电线电缆产业也是该县的支柱产业。日前记者来到无为,再次感受电线电缆产业给这个县城带来的变化。

小镇工人—“麻饼”的幸福新生活

行走在无为县高沟镇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穿着各式各样工作服的职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麻饼”潘昌炳是这其中的一位。

潘昌炳为人温和、淳朴,同事们亲切地叫他“麻饼”。现在的生活是“麻饼”2003 年以前难以想象的。之前,他只是姚沟镇一位普通农民,住着砖墙瓦房,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全家一年的收入在8000元左右。2003年,在城镇化浪潮的推动下,他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洗脚上岸农民中的一员。“那时老家有人出去打工,有人到电缆厂上班,很多地都是半荒着的,所以政府征地多数人还是很支持的。”失地后,政府除了补偿他们一笔征地安置费用,还给他和爱人买了养老保险。后来,潘昌炳在“电缆之乡”高沟镇的一家电缆厂里找到工作。据高沟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无为县300多家电缆厂,90%以上的职工都是本县人,他们原本都是农民。

进厂后,“麻饼”的生活渐渐发生了变化。工资上,他一个人一年能挣两三万元。个人发展上,公司提供了很多培训学习的机会。高中毕业的潘昌炳现在已从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生产部经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稳健的谈吐,让人不会想到他曾经的农民身份。在这家电缆厂,他找到了归属感,迈出了农民成为市民的关键一步。两个孩子的优异成绩是“麻饼”最感欣慰的。他说:“以前农村的孩子都是散养,学校条件有限,父母也没时间管。现在学校不光教学质量好,还抓素质教育,他们同学个个都很优秀。”

潘昌炳说这些年城镇发展很快,以前天一黑街上就没人了,现在晚上十点多街上人还很多,文化休闲广场热闹得很。种田时,晚上唯一的消遣就是看电视,现在下班后的休闲生活多种多样。读书、健身、娱乐、聚会,日子过得很充实。“以前买东西要跑好远,现在在家门口还有什么东西买不到呢?”他说,沿着高新大道,开车20分钟就到县城。 近些年,“麻饼”的老家姚沟镇,附近的泥汊镇、无城镇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同步推进。

采访快结束时,“麻饼”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单位还给他分了新房子,新房是三室两厅,已经装潢好,只要买些家具、家电就可以住了。搬进新居,“麻饼”将会开始另一段新的幸福生活。

穷则思变—电缆乡的前世今生

高沟是无为电缆产业的发源地,但闭塞的环境、贫瘠的土地,曾让高沟人世世代代陷入落后。高沟镇人均不到6分地,这少得可怜的土地,收成还要看老天的脸色,江水一涨庄稼立刻化为泡影。但高沟人并没有屈服于现状,当年,为了求生存,镇村集体利用下放在高沟的上海、南京、浙江等地的人员技术,兴办了各类社队企业,并花大力气培养了一批销售员队伍。销售员们脚越跑越远,踏遍全国各地,而其中的一些销售员后来成为最早一批电缆厂的老板。

辛苦跑单的同时,销售员们练就了敏锐的眼光。在赚取一定资本后,开始自己创办企业。高沟人沈志海在外接触到电线电缆行业后,从中发现巨大商机,创办了第一家电线电缆厂。看到丰厚的利润,大家纷纷效仿。于是在高沟,电缆厂越办越多。1997年,无为县委、县政府对乡镇企业进行了全面改制,企业管理机制有了彻底的转变,刺激了以电线电缆为主导产品的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家家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次年总产值达10亿元。而当历史跨入200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为被喻为“血管”与“神经”的电线电缆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无为电线电缆产业快速膨胀。

高沟镇的发展,高新大道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缩影。2006年底高新大道开通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新大道就如磁石般吸引了众多企业特别是电线电缆企业的聚集,形成了一条工业经济走廊。无为的电线电缆版图迅速扩张,形成以高沟镇为中心、沿高新大道分布,辐射姚沟、泥汊、无城、二坝镇等乡镇的产业集群,现有电线电缆加工及其配套企业2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1家,集团企业51家,全行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总资产260多亿元,年产能660万公里,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亚、非、拉等地区。

生于忧患—无为电缆的华丽转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在种种光环的照耀下,无为电缆企业家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忧患的心,电缆产业产值大,然而技术附加值低,利润小,如何让产业调整结构、升级换代,始终是他们思索的问题。果不其然,2008年,金融危机如暴风骤雨般呼啸而至,产能过剩导致产品积压,原材料价格及成本的上涨使利润率大幅降低。同时,购买铜材需用现金,而下游客户受宏观经济影响又收不回资金,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无为电线电缆产业似乎就要跌入寒冬。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在金融危机面前,他们没有慌了手脚,而是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论,寻找矛盾的另一面,在危中寻机,无为电线电缆企业毅然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他们从否定自己开始,放下身段走出去向先进地区学习,从产品研发到企业管理再到销售模式,熬过了破茧时的阵痛后,终于尝到了果实的芬芳。2011年,无为县电线电缆规模以上企业全年累计完成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348亿元和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1%和19.5%,分别占全县增加值、总产值近61.4%和64%;全年累计生产各类型电缆90.21万千米,同比增长11.83%;行业注册资本达154.7亿元,占全县近60%,年末资产总额276亿元,同比增长34.1%;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26家,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18%;行业全员拉动生产率56.1万元/人,同比净增10.1万元/人,行业综合效益指数453%,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无为县电线电缆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典型、最成熟和最具活力的产业集群之一。

面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无为电缆产业将立足融入芜湖的历史新起点,按“跨江联动、拥江发展”、“无为更快、芜湖更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质量和品牌打造企业、区域产业形象,努力形成分工明确、企业联动、富有活力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种电缆研发制造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电线电缆产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线电缆查看更多>电缆产业查看更多>电缆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