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环保发电生物质发电政策正文

江苏印发《江苏省“十二五”节能规划》全文

2012-11-13 15:48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关键词:十二五火电厂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切实加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单位能耗水平逐年下降。2010年全省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45%,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约束性目标,比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率高1.3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省以能源消费年均8.2%的增速支撑了年均13.5%的经济增速,节约能源5200万吨标准煤,分别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排放385万吨、12500万吨、187万吨,促进了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

调整结构节能初见成效。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比“十五”末提高5.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4%提高到33%,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和传感网等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3%。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大。5年累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505万吨、炼钢产能657.2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728.6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350万吨、玻璃14.5万重量箱、焦炭447.8万吨、造纸50.3万吨、酒精13.9万吨、制革94万标张、印染4.6亿米、化纤26.5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节能技术改造扎实推进。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重点行业,以工业锅炉(窑炉)、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约替代石油、能量系统优化等为重点,不断加大节能改造力度,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改造项目累计投产1400多项,形成节能能力约2000万吨标准煤。水泥行业纯低温余热发电、钢铁行业高炉压差发电、低热值煤气发电、加热炉蓄热式燃烧技术、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等一大批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供电标准煤耗及钢铁、水泥、合成氨、烧碱等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比“十五”末平均下降1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重点领域节能措施强化。工业方面,以推进千家企业和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及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为抓手,夯实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基础管理工作,推动改造挖潜,列入国家考核的63户千家企业和省考核的107户百家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1600多万吨标准煤,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5年累计下降39.1%。建筑方面,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节能建筑55766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97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7291万平方米。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方面,全省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总里程440公里,开通BRT城市快速公交营运线路总里程151公里,高速公路网ETC专用车道224条;公共机构能源统计、能效公示、能源审计和能耗分项计量稳步推进,覆盖范围逐年扩大。

节能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省节能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4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节能电光源发展迅速,紧凑型、T8、高压钠灯、金卤灯等节能电光源产量达13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1/4以上,LED芯片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15%。节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新进展,重点攻克了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节能服务业正向设计、审计、评估、诊断、融资、改造、运行“一条龙”服务拓展,全省注册节能服务机构已超过120家,以效益分享方式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模式正逐步推广。

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修订施行《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公告〔2010〕第73号),颁布实施《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59号)和《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58号)。制定出台《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6〕152号)、《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苏发〔2008〕9号)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印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江苏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43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6〕34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等部门关于江苏省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和江苏省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08〕46号),建立单位GDP能耗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并实施了对落后产能、落后高耗能用能设备和超产品能耗限额用能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等制度。

“十一五”时期全省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节能长效机制不够完善,推进节能的配套法规、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节能执法能力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还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二、面临形势和机遇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能源消耗量大、资源自给率低、环境承载力弱、单位国土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是江苏的基本省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是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资源供需情况看,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按照“十二五”期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和2010年能源消费强度测算,到2015年,全省能源消费量将达4亿吨标准煤(不含回收能),比“十一五”末净增1.52亿吨,能源资源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从环境保护情况看,“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总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能源需求继续增加,减排约束性目标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碳排放,要求更高、考核更严。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江苏“十二五”既重要又紧迫的任务。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做好“十二五”时期全省节能工作的有利因素将进一步增多。一是从世界范围看。节能减排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现,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以能效、环保和绿色、低碳为核心的消费偏好正在形成,产品竞争已变成以节能环保为主要内涵的技术竞争。二是从国内看。国家对节能领域将持续实施大规模投入,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工程,继续实施有利于节能的产业、税收和价格政策,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这些必将进一步增添全社会节能的动力与活力。三是从省内看。通过“十一五”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节能政策体系和基本制度,工作基础不断巩固,全社会关注、支持节能的氛围也日益浓厚。

在看到上述积极因素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十二五”节能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任务艰巨、难度很大。一是从能耗水平看。2010年,我省单位GDP能耗为0.734吨标准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约低29%。随着能耗基数的不断降低,节能呈边际效应递减态势,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空间收窄,难度加大。二是从目标对比看。“十一五”期间,我省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20%,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多数省份持平,而国家“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将我省列为一类地区,高出全国平均目标2个百分点,相对压力无疑大于“十一五”时期。三是从发展阶段看。目前,我省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苏北、苏中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十二五”期间高耗能产业仍将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2010年全省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67.3%上升到71.6%)。四是从城市化进程看。2010年,我省的城市化水平达到60.6%,尽管高于全国49.9%的水平,但远低于高收入国家80%和中上等收入国家73%的水平。“十二五”期间,我省仍处于城市化快速提升阶段,预计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63%,比“十一五”末提高2.4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带动能耗持续增长。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将节能降耗作为贯彻 “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的重大举措,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全力推进,以节能工作的实际成效,促进绿色增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