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环保发电生物质发电政策正文

江苏印发《江苏省“十二五”节能规划》全文

2012-11-13 15:48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关键词:十二五火电厂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更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对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从我省率先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省情出发,提高准入门槛,提高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扩大淘汰落后产能范围,加快淘汰和关闭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差的劣势企业。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研究财政扶持政策,支持解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补偿、职工安置、企业转型等问题。

着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序推进陆上风电,加快发展海上风电。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在城镇新建12层以下(含12层)住宅以及有热水需求的民用建筑全面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积极实施“太阳能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示范工程,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注重新能源与电网的协调发展,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电网接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努力增加天然气源,强化天然气储运基础设施,加强年度计划衔接,提高天然气安全、稳定、增供能力和实际供应量。到2015年,建成风电装机6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7%左右,天然气供气能力力争达到270亿立方米。

2.完善监督体系。

建立预警调控体系。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加强省、市、县三级能源统计力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准确、高效、覆盖能源生产、流通以及三次产业和居民生活等能源消费领域的能源统计体系。进一步完善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定期公告各地区能耗指标。建立节能监测预警体系,根据各地区年度节能目标及能源消费经济发展走势,制作公布各市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晴雨表,对能耗增长过快和完成节能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及时预警,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被动局面。

健全节能标准体系。继续制定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十二五”期间,制(修)订60项相关节能地方标准,倒逼用能单位能效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执法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抓紧制订《江苏省节能监察办法》。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节能管理、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提高装备和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节能执法监管能力。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措施落实情况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和负责人的重要内容,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完善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评价体系,借鉴国际上节能减排自愿协议模式,采取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效之星”创建活动试点。

3.实施重点工程。

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主要耗能行业,大力组织实施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锅炉改造重点采用新型高效锅炉更新、替代低效锅炉,集成现有先进技术,改造现有锅炉房系统,加强锅炉运行效率考核,提高锅炉房整体运行效率。工业窑炉改造重点采用高效燃烧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和高效保温技术的大型、高效节能窑(炉)改造淘汰落后窑炉。余热余压利用改造重点推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回收和高效利用余热、余压资源。电机节能改造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和变频调速、永磁调速等先进电机调速技术。能量系统优化突出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大型企业,按照系统观点改造落后装置、优化运行管理、实施能量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系统性节能。“十二五”期间,力争通过实施节能改造,实现节能1200万吨标准煤。

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工程。组织实施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燃气轮机、低温强化换热、变频调速、半导体照明等节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推动节能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定期编制发布重点节能技术、高效节能产品应用指南,通过举办现场会、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一批技术先进、推广应用面广、节能效果显著的新技术、新产品,实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带动创新型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化应用。以实施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节能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节水、环保、可再生资源产品的自愿性认证,贯彻能效标识管理制度。到2015年,主要商业企业、学校和各级公共机构基本实现绿色照明,城市居民小区节能灯普及率达85%以上,推广高效电机、节能家电,实现节电35亿千瓦时。

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打造公益性节能服务平台,配合政府开展节能技术推广,为中小用能单位进行节能诊断,提供公益性节能咨询服务。鼓励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按照做精、做专、做强的目标,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联合重组,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第三方节能量审核和节能项目信息发布制度,推动公共机构、大型公共建筑及重点用能单位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改造,培育和树立一批示范项目。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

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工程。开展“万吨千企”节能行动,逐户开展能源审计,指导督促企业采取综合性措施,挖掘节能潜力。督促重点耗能企业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强化能源基础管理,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健全节能管理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配备能源管理人员,加强职工节能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能源计量、统计工作,建立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评价和报告制度。组织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指导企业在深入分析自身能源利用状况并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标杆,制定切实可行的对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计划,落实管理和技术改造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促进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数字化能源管理工程。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以钢铁、建材、化工等流程工业为重点,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节能。支持区域性工业、公共机构、大型公建、高校和园区基于物联网模式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形成“感知能源、智慧监管”的数字化能源管理体系,树立一批示范工程。

四、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党委政府领导、节能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管理工作体系。建立节能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把能耗水平的控制要求作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合理调控发展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和城乡规划布局。将节能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专项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地区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效果。

(二)严格责任落实。将“十二五”和年度节能约束性目标分解落实到13个省辖市,并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和重点用能单位。制定“十二五”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将节能指标完成情况和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对未完成任务、工作不力的地区和单位,在创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完成节能目标好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

(三)完善用能管理。加强跟踪监测,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的地区,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限,在保证合理用电需求的同时,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企业、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用电,推进节能措施落实。

(四)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节能专项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能效电厂建设、节能管理能力及监管体系建设等,并根据本地区新增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节能投入机制。

(五)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办法,扩大差别电价覆盖范围,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对能源消耗超国家和省能耗限额标准和违规使用落后用能设备的企业实施惩罚性电价。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自愿节能协议、能效标识等节能新机制。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问题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六)强化监督执法。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建设项目等问题,情节严重的,公开曝光,并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关闭。将企业用能违法信息纳入企业征信系统,促进企业依法节能。加强对建设项目、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以及城市景观过度照明等的执法检查。

(七)注重宣传引导。面对日趋强化的能源资源约束和艰巨的“十二五”节能任务,必须引导各地、各部门和单位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切实把节能工作与经济发展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国情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推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党政机关要带头节能,为全省作出表率。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宣传各地节能减排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树立先进标杆,曝光反面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为节能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