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煤炭开采不仅仅是要保证工作、运输和通风通道的空间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安全问题,还要注重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如果不开采煤炭,地面不会塌陷,地下水系不会破坏,煤炭中赋存的瓦斯也不会析出和流动,就不会发生事故。因此,所有的一切都是采动引起的,应该说岩层控制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对各种类型岩层进行大量实测后,我们提出岩体中坚硬岩层的破断及破断后行为,是影响工作面矿山压力及开采后整个岩层移动特征的核心。我们提出破断后岩块互相咬合再次形成“结构”的可能性以及这种结构的特性与稳定性后,继续研究以四周为弹性基础“坚硬岩层板”的破断规律,及其断前发出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矿山压力与支护质量监测及顶板来压预测,极大改善了顶板事故造成的安全问题。
1980年我去德国埃森当时著名的煤炭开采研究中心访问考察三个月,对我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起到不小的作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提出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中老顶岩层破断的“砌体梁”理论和结构力学模型。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对岩层控制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并为了解决采动对环境的影响,相关研究涉及岩层控制中更广泛的问题。主要是开采引起岩体裂隙场的改变,和更准确地描述开采对地表沉陷的影响。我和我的团队提出“关键层”理论,用力学的方法求解采动后岩体内部的应力场和裂隙场的改变,由此对采场矿压、开采沉陷、采动岩体中水和瓦斯运移形成统一认识和完整的力学描述。上述研究成果在而后的岩层稳定控制和瓦斯抽中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引用。
随着机械化开采的发展,我国煤炭开采规模越来越大,地面塌陷、水系受损、空气污染等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厉害。我们人类的消费只是“效用消费”,万物皆取于自然也最终回归自然。因此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科学的获取和回归,为此我们在采动引起岩层运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开采”的理念。
我们希望瓦斯、水、土地、矸石等各种曾给环境造成损害的“资源”变废为宝,通过“绿色开采”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国际采矿专家A.K.G hose评价我们的成果说:“这些技术为减少采矿对环境的破坏提供了方向,有望改变煤矿开采是环境掠夺者的形象。”
大规模开采煤炭,不仅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安全方面更是隐患多多,而科技是安全保障永恒的主题。胡锦涛主席提出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煤炭行业也必须加强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并完善有关技术。显然,用人的生命和破坏环境换资源是不可取的,必将受到社会的责难。
2006年开始,我和我的团队提出“科学采矿”:在保证安全、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前提下高效地采出煤炭。2007年以后,已连续4年召开全国性科学采矿学术研讨会,科学采矿已被学术界和工程技术人员广泛关注。
事业心是采矿从业者的灵魂
有人说我是我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科的奠基人,我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认为,有一些成就只是因为这个科研方向,尤其是解放前,大部分是一片空白。
上天难入地更不容易,矿工用神圣艰苦的劳动换来社会的光明,要安全开采,尊重矿工的生命。农业和矿业都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应该备受重视。虽然我国煤炭行业在不断进步,现在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35,但仍然是美国的十几倍,安全问题依旧严峻。
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是能源,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短时期不会变化,这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煤炭行业。不久的将来,晋陕蒙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将集中30亿吨年产能,如此高的开发强度,若不能做到资源与环境协调开采,环境损失将难以估量。
煤炭行业还有太多的技术难点有待解决,这就急需人才!要培养懂科技、经济和管理的人才队伍来践行煤炭行业的科学发展。我国地质条件复杂造成煤炭开采难度大,社会应该在煤炭科技方面,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实用技术研究上付出更大的努力 。我认为,行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事业心,这样才能提升我们行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可以说采矿工作者的事业心是行业的灵魂。
国务委员刘延东代表国家在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庆祝会上说:“煤炭工业是关系着我们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的基础产业。……你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有责任在破解能源资源瓶颈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实际上也是国家对从事煤炭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当然,煤矿高等院校应该在加强煤矿特色专业建设的同时,重视相关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譬如围绕行业科学发展设立资源经济学、煤炭法和资源法、资源生态环境研究等相应的学科和课程体系,并进行研究,为行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和文法人才支持。
煤炭行业的确很艰苦,但哪个行业不艰苦?如今,煤矿的条件比起上世纪50年代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科研人员搞科研,一定要勤奋,有严谨的学风,胸怀大志,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做事,切忌浮躁。我希望通过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使煤炭脱离高危行业,使煤炭行业成为社会欢迎的行业,和能够聚集高级科技人才的行业。
我希望自己和广大煤炭科研人员一起,增强事业心,利用有限的人生,使科学研究以最高的效率,像接力一样不断继承下去,以达到科学的顶峰,造福于人类。
钱鸣高简介:
钱鸣高,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矿山压力专家,中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出采场上覆岩层的“砌体梁平衡假说”及老顶破断规律及其在破断时在岩体中引起的扰动理论,将中国矿压研究推进到国际先进水平;创立的“砌体梁”模型,突破了传统的定性假说;建立的悬露“板”力学模型,为顶板来压预测预报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支架——围岩”关系监测原理,开创了主动控制矿山压力的新方向;七十余岁提出煤炭“绿色开采”和“科学开采”理念,开创了系统的煤炭环保开采之路。
钱鸣高教授1962年培养出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位采矿工程研究生,1984年被评为煤炭系统第一位采矿工程博士生导师,1987年培养出煤炭系统第一位采矿工程博士。 1984年被评为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4年获“能源大奖”,199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7年任中国煤炭学会名誉理事长。(钱鸣高/口述 武晓娟/整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产地煤价稳中小幅探涨,全国多地高温,电力负荷增长明显,“迎峰度夏”特征显著,市场情绪持续提振。上周,环渤海港口发热量5500、5000和4500大卡市场煤价格分别上涨了8、8、9元/吨。本周,市场流通环节采购意愿有所增强,电厂和站台拉运需求较为平稳,大部分煤矿库存有序下降,煤价调整以小幅上涨为主
发挥省间市场作用筑牢电力保供基石——访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当前,我国多地电力负荷持续攀升,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的国情与新能源波动性、负荷尖峰化带来的供需挑战交织,省区电力资源调配作用的重要性凸显。作为推动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如何利用省间
中煤集团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立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纪委纪律审查和安徽省池州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纪委、池州市纪委监委)
对光伏人来说,2025年又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5·31。2018年的5·31,因为累计20年待支付光伏发电补贴费用超过1万亿元,中央政府对光伏新建项目急刹车。在政策的影响下,光伏装机容量装机大跌、产业链大量企业倒逼,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这段光伏项目业主和光伏产业链上生产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的历史,让广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年底前全面完成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任务。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5年煤炭消费量较2020下降5%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走进山东能源兖矿智慧制造园区,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道路两旁的微风发电智慧路灯随风转动,抬眼望去,阳光穿透薄云,洒在成片的深蓝色光伏阵列板上,整个光伏矩阵泛起粼粼波光,从对山林时序的尊重敬畏,升华为对自然节律的精准驾驭。作为山东省重点项目,兖矿智慧制造园区正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7月15日,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NCR+SCR脱硝设备供应商入围招标公开公告发布。本项目为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NCR+SCR脱硝设备供应商入围招标,本次招标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套脱硝系统进行报价,型号分别为:2×29MW项目配套脱硝系统设备、2×70MW项目配套脱硝系统设备,实际项目不限于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上半年,国内长协发运比较充足,电厂日耗低,消耗缓慢,造成社会库存始终居高不下。在高库存压制下,电厂以消耗自身库存为主,新增采购需求有限;且有需求的电厂采购时会优先兑现长协,面对市场采购有限。上半年,供大于求之下,国内煤价一跌再跌,发热量5500大卡港口市场煤平仓价从年初的770元/吨降至
走进山东能源兖矿智慧制造园区,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道路两旁的微风发电智慧路灯随风转动,抬眼望去,阳光穿透薄云,洒在成片的深蓝色光伏阵列板上,整个光伏矩阵泛起粼粼波光,从对山林时序的尊重敬畏,升华为对自然节律的精准驾驭。作为山东省重点项目,兖矿智慧制造园区正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
7月11日,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刘波,双方就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事宜进行座谈交流。中国中煤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马世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常委、副校长崔希民、汪文生参加会见。王树东对刘波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感
为总结评估国家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建设情况,按照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工作部署,6月26日至27日,西北能源监管局负责同志带队赴陕西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情况现场监管。现场监管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查询系统等方式,对黄陵一、二号矿落实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部署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公司认真落实陕煤集团“保碳、去碳、减碳、固碳、易碳”的“五碳”发展战略规划,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之中,积极布局“双碳”新赛道,竭力跳出“唯煤”舒适圈,勾勒出了一幅“立足煤、延伸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第二章煤炭行业发展本章作者韩继园(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PART.01煤炭供需01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47.8亿吨,同比增长1.2%,能源供应保障有力。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过去4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
第一章nbsp;能源发展综述本章作者nbsp;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宏观经济形势01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作为新疆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汇能源”)自成立以来始终紧跟国家战略,不断在能源领域深耕细作。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广汇能源董事长韩士发,试图深入了解广汇能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业兴疆、延伸
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观察“随着电煤消耗呈现新特点,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60%以上。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前,电力行业用煤量仍将继续小幅增长,增速放缓。”6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煤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6月5日,大型煤炭企业“十五五”规划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显政出席会议。会议
碳达峰、碳中和对煤炭行业而言,绝非只是艰巨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即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煤炭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机遇、煤炭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对煤炭行业而言,绝非只是艰巨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即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煤炭升级高技术产业的机遇、煤炭抢占新能源主阵地的机遇。
7月7日,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宪庚,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彭苏萍等15位院士来到神华集团在榆林的企业开展院士行活动。思想的碰撞院士们的脚步神华集团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中国神华总裁韩建国介绍了神华智能煤矿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整体情况,院士们还到神华锦界煤矿数字矿山
煤炭行业在黄金十年发展的同时,到底缺失了什么?在去煤化呼声涌起的时候,煤炭革命的路究竟怎样走?如今,煤炭在消费量巨大的情况下面临诸多挑战,煤炭行业该何去何从?从黄金十年到掉入冰窟,更多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思考。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矿业科学家、采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