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企业正文

华锐陨落错在轻视技术和供应商关系恶化

2013-06-06 08:57来源:时代周报关键词:华锐风电风电设备风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轻技术与供应商关系恶化

2004年,兼任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韩俊良,买下了德国富兰德(Fuhrlander)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之后,其便赶上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时机。

国家发改委曾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风电厂不允许建设,这让华锐风电获得发展机会,而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对大功率机组的青睐,则让致力于发展大功率风机的华锐风电拿到众多风电设备大单。知情者称华锐风电之所以能够在华攻城略地,其关键不在于市场部的努力,而在于韩俊良煞费苦心所维系的政府及客户关系。

有媒体报道韩俊良在市场开发中极为重视政府关系,而忽视技术研发等关键因素。卓创咨询分析师王晓坤认为,新能源市场早期就是一个政策市场,在什么地方上马什么样的风电项目,由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审批,而风电发展所需土地都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并且新能源利用率也是作为对其考虑的一个指标,因此,韩俊良发展与政府的关系有其道理。

秦军也告诉记者,华锐风电实际只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员,就是韩俊良和刘征奇,当时刘征奇是分管销售的副总裁,他们两位主要负责与政府和相关企业打交道、拉订单,而其他销售人员仅处理具体工作,几乎不需要做开拓市场。在下游运营商均被五大电力央企主导的风电市场,华锐风电一直是订单之王。为了获取订单,韩俊良办法颇多。

但王晓坤同时也承认,作为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风电设备企业发展最终还要落实到技术上来,韩俊良技术出身,却不关注技术。秦军也认为华锐风电内部确实不重视技术。

凭借良好的关系运作,风电最为井喷的2008年,华锐风电以22%的市场份额高居第一,行业龙头金风的市场占有率则由2007年的25%下滑到18%,排名第二。

不过王晓坤告诉记者,2011年,中国风电事故频发,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并引发人员伤亡,国家能源局收紧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并且与国家电网等各方关系没有理顺,多地出现弃风现象,2011年之后,包括风电在内的多种新能源投资皆陷入行业低谷。

据记者了解,韩俊良在发展政府路线时,对上下游供货商的态度却是另一番光景。其认为在中国做市场,最重要的是搞定政府资源,只要把自己做大做强,供货商等客户会像苍蝇盯着蛋一样,会到处求企业合作,自动送上门,而自己则掌握各种主动权,但其忽略了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

2011年,国家有关风电政策趋紧,而华锐风电拒收供应商供货,导致与供应商关系恶化,与供应商关系亦令华锐风电雪上加霜。

2011年3月,华锐风电拒收美国超导依照订单合同准备的部分风机电气部件。随后,美国超导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华锐风电支付未付货款及违约损失。9月,双方矛盾升级,美国超导就知识产权及软件源代码起诉华锐风电。

“在公司内部,大家都说股东如此不关心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投机心态严重,他们唯一关注的是解禁到期后的套现。”秦军说。

记者就华锐风电董事长频辞、高层频变的原因等向华锐风电媒体部负责人进行电话询问,该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其他暂时无法回复。而其公告中提及的高管离职,仅以“个人原因”带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锐风电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