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国际正文

巴西:拉美“多功能”能源航母

2013-06-26 10:42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能源巴西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绿色巨人 爱恨交织的水电

当气候变暖迫使多国追逐绿色能源时,水电占比高达80%的巴西已默默做了多年绿色巨人。

无与伦比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让巴西没有理由拒绝水电。热带雨林气候为巴西带来了多达1954毫米的年降水量,这里的河流年径流总量达6.9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之首。

巴西第一个记录在案的水电项目是1883年建设的里比罗杜英伏奴水电站,目的是为附近的采矿活动提供电力,但巴西水电建设的真正黄金期出现在一个世纪之后。

1984年,享誉世界的伊泰普水电站竣工投产,这座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的巨型水电站拥有1.4万兆瓦的装机,居世界第二,为巴西贡献着20%的电力供应。

接下来的20年里,随着一连串大型水电工程陆续落成,其中包括索布拉迪尼奥水电站、保罗阿方索水电站、欣古水电站、索尔泰拉岛水电站和福尔纳斯水电站。

1985年,统治巴西20余年的军政府还政于民,巴西的水利工程审批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由于环保人士的反对,国际金融机构越来越不愿意向水电项目投资。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年发电量仅比80年代增长了1250兆瓦,远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

90年代中后期,巴西政府大刀阔斧地推进电力改革,在高度垄断的电力行业尝试私有化并引入竞争机制,巴西电力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随之瓦解。

巴西电力公司的垄断地位告破后,新水电站和输电项目投资立即开始回升,但因这些项目在运营前需要漫长的准备期,电力增加仍无法赶上需求。

2001年,一场全面的能源危机席卷巴西。部分地区惨遭70年一遇的旱灾,导致电力系统无力应对。总统卡佐夫随后强制推行电力配给制,将电力消费降低15%—25%。但强硬的政策并未有效减少用电量,反而严重打击了经济。2002年的巴西大选也因这场能源危机风向大变,卡佐夫钦定的若泽·塞拉因应对危机不当而败给卢拉。

卢拉政府明显更倾向于让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自他上台以来,巴西电力公司及其支持者一直强烈要求恢复大型水电项目建设,贝卢蒙蒂就是其中之一。

贝卢蒙蒂是当时政府最器重的大型水电项目,巴西计划借助该水电站连接其它6个南美国家,但这个设计装机达1.11万兆瓦的庞大项目建设成本巨大,预计将淹没2355平方英里的热带雨林。这引发了环保主义者和当地原住民的激烈抗议,甚至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和摇滚歌手斯汀等国际名人也加入了抗议的人群。

更糟糕的是,巴西的水电站现如今已有些不堪重负。2009年11月10日晚,黑暗突然笼罩了巴西两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由于雷雨引发了电网故障,伊泰普水电站中止运作,导致巴西1/2国土面积、五千多万人受到直接影响。

巴西人对这一幕并不陌生。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类似的大停电事件曾三度突袭巴西。

2013年初,随着夏季的炎热导致水电站缺水,气候干燥和水位降低使水力发电的脆弱性再次暴露。巴西国内现在已有专家担心,随着经济的复苏,如果降水持续减少,巴西势必在2013年底限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