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云计算市场正文

IT厂商的沉寂 CIO的博弈

2013-07-01 09:23来源:ZDNet视点关键词:云计算CIO大数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之前记者听到过一个故事,说是一家IT厂商去给某能源大企业做IT架构培训,对方只提出一个需求:把淘宝的IT架构告诉我,然后照着那个来就行。其实无论是阿里,还是百度,当然也有京东等,这些互联网企业的IT能力是经历了无数的尝试和实践之后锻炼出来的。

这些企业从自己的自给自足到向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应该说他们的能力更加坚实,也更加有说服力。

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也证实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这些新兴名词的市场潜力。也让整个IT产业有着更多可以兴奋的点。

当然这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力还需经历更多的市场打磨。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案例能否复制到企业行业,还有待考量。

CIO的“批判”和“修养”

以上我们看到了因为传统IT厂商的喜忧参半,当然忧更多,对企业级客户而言,是不是意味着IT的能力很难有着卓越的进步,来适应所谓的业务模式转型呢?而因为有了更多互联企业的崛起,是不是所有的企业又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企业中植入互联网基因呢?

两个答案都不能完全是肯定的,但也无法否定。IT的能力,一方面是IT厂商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企业所积累的。对于更多的企业级客户而言,面对IT厂商的新技术宣传,已经学会了冷静对待;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新星,也学会了取其所长。

而对于企业的CIO来说又要学会什么呢?

其实关于CIO的话题讨论了很多,有时候讨论到我们觉得这是个伪命题。因为不管说是CIO在受着CDO、CMO的夹击,还是说CIO不如COO搬对业务的理解的透彻,也不管说是CIO将死,还是说CIO会有个长足的成长,这些都很难在近期看到结果。当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批判CIO的言论,如固步自封不了解新技术等等。

这时候的CIO就处于多场博弈中,与不同的人,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厂商,不同的趋势。

最重要的是CIO要开始与自己博弈了。

在2013年,我所在的团队也在以不同的形式去关注着CIO这个群体,我们也试图去总结出一些关于这个人群可能需要的“修养”:

1、海纳百川的气度。当人们一再去描述CIO的尴尬地位时,CIO应该无需争论,因为你是CIO,而对方不是。但是当企业的业务模式确实在亟需转变,而你所带领的IT部门却显得有点“捉襟见肘”时,恐怕就思考下:你真的去接纳新的变化了吗?大数据带来的是所有企业对数据的重视、对数据分析的急迫,CIO不是全才,这时你或者需要更加主动地去吸纳这些人才、主动地去引导去这些业务分析;

2、敢为人先的魄力。当然说到这个,人们会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每家企业的CEO已经很明确地知道IT的重要性了,这个是个绝好的机会。当云计算来临时,我们在顾虑着要不要云化;移动互联网来临,我们又在盘算着BYOD的风险。而事实,这些变化早晚会成为现实,CIO们需要将风险降到最低的前提下,做一些创新的行为。这点可以向互联网公司学习。

3、目不斜视的精神。CIO的职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为什么会频繁遇到会与职场话题的讨论或者质疑?这时,我们应该归到CIO最初的定义:首席信息官。CIO无法做到完美,但是可以做到专注。CIO们了解企业的IT架构、了解各种信息的出处和归处,企业对IT架构和各类信息依赖度越来越高,这就是CIO的职责和竞争力。CIO并不是企业里一切IT事宜的总管,CIO要做的是让企业的业务发展不会受内部的牵绊、不会因为不了解市场而陷入困境。

总之,在这样一个表面瑞气祥和、内部暗流涌动的IT环境中,传统的IT厂商们不在沉寂中爆发,就是在沉寂中平庸。而对于CIO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好不坏的时代,结局如何,取决于CIO对自己的定位、与自己的博弈结果。(作者:丁慧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