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赵成昆:走出内陆核电认知迷雾

2013-07-12 15:10来源:中国核工业关键词:内陆核电核电项目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远离福岛核事故

福岛核事故的发生,让内陆核电的发展再一次产生了变数。已经迈出第一步的我国内陆核电厂建设在对核电安全的一片质疑声中受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十二五”期间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我国沿海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已妥当,本该有望迎来浇灌第一罐混凝土的内陆核电项目还将等待。

福岛核事故给公众带来的心理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公众和一些知识界人士担心,内陆核电会不会发生像福岛一样的核事故?“这样的担心虽然不是很科学,但也是在情理之中。从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业内的人士更好地为提高核电的安全性而努力。”

那到底会不会发生?赵成昆从我国内陆核电厂址的选择、堆型的选择以及严重事故后的缓解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与福岛第一核电站进行比较,给出了解答。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频发地区。日本福岛核事故是由9级地震和海啸叠加而造成的,属于超设计基准的外部自然事件。“最终造成的后果,也是与后期处置不当有关。这已给出了明确的结论,不是天灾是人祸。日本监管机构在2006年就提出了核电厂要有预防超设计基准地震和海啸的能力,东电公司没有充分重视和及时跟进。与福岛第一核电站相距很近的女川核电站由于采取了改进措施,在3.11大地震中就能幸免于难,就没有发生核事故。”赵成昆为此曾写过专门的文章进行过阐述。

“而我国内陆地区与日本所处地质构造显著不同。目前我国拟建内陆核电选址已达到30个,厂址都是选择在地震活动水平很低的地区。”除了考虑正常情况,还考虑到极端暴雨、洪水甚至垮坝以及叠加的情况引起的局部水位的提升,我国已选的内陆核电厂址均设计成“干厂址”。“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安全电源等设施也不可能遭到水淹。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像福岛一类的事故发生的可能。”赵成昆进一步解释。

与福岛核电厂采用的堆型不同、技术不同,我国内陆核电厂将采用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压水堆。第三代核电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最先进的核电技术。我国内陆核电采用的AP1000核电技术充分考虑了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的工程措施,包括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以及将换料水箱设置在安全壳内。“这样可以保证严重事故状态下能实现堆芯闭式循环冷却,避免放射性物质外泄。”尤其是福岛核事故之后,国际社会深刻总结了教训,为全面平衡贯彻纵深安全原则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各种行动计划。我国《核安全规划》中也首次提出了力争实现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可能性的更高目标。“我国内陆核电建设符合国家提出的更高要求,不会发生像福岛那样的核事故。”赵成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而且,目前我国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正在联合开发的自主三代将会为我国内陆核电建设增加堆型选择空间,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把脉环评用数据说话

回到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现场,令社会公众挥之不去的还有,福岛核事故后社会媒体连篇累读牍的报道、上百家电视台的轮番播报,尤其看到福岛核事故中有一定数量的放射性污水泄漏入海,这造成了公众对内陆核电厂疑虑的进一步增加。“对内陆核电厂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核电厂正常运行对下游水质的影响,以及严重事故对周围公众健康和水资源安全的影响。面对质疑,我们需要给出一些回答。”为此,协会组织的课题组借鉴美国、法国内陆核电站3000多堆年的运行经验,并结合我国内陆核电拟建厂址的实际情况,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旅程。

专家们翻阅了大量的国外内陆核电厂运行经验的资料,给出了明确的研究结果。内陆核电厂的液体排放均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可合理实现的尽量低的水平,产生的辐射环境影响均处于当地平均环境本底辐射水平的涨落范围内。饮用水样品中的放射性浓度远小于国际卫生组织生活饮用水标准。多年的环境辐射监测报告表明,放射性核素均无累积增加趋势,且其环境辐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内陆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