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赵成昆:走出内陆核电认知迷雾

2013-07-12 15:10来源:中国核工业关键词:内陆核电核电项目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现在我国对放射性排放是双控制,一是排放总量控制,一是排放浓度控制。”针对我国的排放控制,赵成昆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我国规定运行核电厂年平均排放所致的周围公众个人剂量约束值上限是0.25毫希伏,而我国的平均本底辐射水平是3.1毫希伏,核电厂排放对公众的个人剂量影响只有本底的十分之一,秦山地区、大亚湾地区的实际排放比国家规定更低,都在涨落范围以内。福岛核事故后,国家环保局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辐射环境监测要求,要在电厂周围16个方向进行监测,更全面掌握环境状况。

那么,我国内陆核电厂排放控制如何呢?课题组对我国30个拟建内陆核电厂址特征分析表明,水弥散条件不构成我国内陆核电建设的颠覆性因素。我国严格的审管要求可以保证排放口下游1公里处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放射性指标要求。用于核电冷却的用水量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用水相差不多。“通常情况下,一个建设4台AP1000的内陆核电厂,由于冷却塔蒸发、漂滴损失每年造成的耗水量在0.9~1.3亿立方米左右。在我们研究的国外的核电站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比如,美国凤凰城附近的核电厂,有三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像建在一个戈壁滩一样的地方。没有水,靠什么冷却?靠凤凰城废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中水做冷却。又比如,法国有一个叫卡迈侬的核电厂,也有三个百万千瓦级机组,离卢森堡的边界几公里,河流的流量也就是每小时200多立方米。但处理好了,特别是跨边界的,用水冷却都没有什么问题。而我国选取的这些厂址,都有足够的流量。如果一旦碰到枯水期,核电还是可以降功率运行的,能够确保核电的安全。”“此外,我国还在努力采取各种工程措施以减少环境辐射影响。比如,进一步优化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的设计,进行排放口优化设计等。”赵成昆进一步强调。

“我国内陆核电采用三代核电技术,并有良好的厂址,针对极小概率的剩余风险,制定了严重事故工况下确保水资源安全的应急预案。主要通过一些措施,能够实现严重事故工况下放射性污水的‘可贮存’、‘可封堵’、‘可处理’和‘可隔离’。”

“通过大量的研究,我们力求用事实说话。从研究的结果来看,我国内陆核电的水资源环境的影响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行进中的抉择

内陆核电成果发布会后,赵成昆和参会的代表一同来到了桃花江核电站现场。站在湖南桃花江核电站观景平台上,远望着资江水静静地流过,曾经热火朝天的桃花江核电现场现在一如资江水流般静谧。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桃花江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已近尾声,核电前期工作、设备采购等方面的投入已近40亿元。赵成昆还了解到,三个内陆核电的投资已近百亿元。内陆核电的停步让人感到惋惜。

而内陆核电成果发布会又让赵成昆感到一丝欣慰。课题研究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严格选择内陆核电厂址,采取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纵深防御,我国内陆核电厂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前后历时近两年,涉及50多位业内专家参与,参考了众多的国外内陆核电、我国沿海核电的经验,我国内陆核电评价研究已给出了一个科学和具有说服力的解答。他希望,内陆核电能够尽早启动。

课题最终也给出了内陆核电发展的建议。一是建议“十二五”期间允许拟建内陆核电项目继续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开工准备,并适时开始内陆核电项目的审批工作,争取具备条件的项目能尽早开工建设。二是鉴于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公众对建设内陆核电厂的疑虑本质上是核事故对社会心理影响的反映,消除这种影响为核电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亟待加强。因此建议做好内陆核电安全性宣传,并提高内陆核电厂环境影响评估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活动的广泛性。

那么,内陆核电开工之难到底难在哪里?“核电项目首先是政策项目。对核电的发展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公众的认知。我感觉内陆核电厂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安全问题,而是在于公众的心理因素问题。像桃花江核电,地方政府很支持,公众也支持,我认为桃花江核电达到了可开工的程度。”赵成昆对内陆核电的重新开启还是充满着期待。他表示:“内陆核电厂址是非常称缺的资源,在国家批准项目之前,应该受到充分的保护。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上项目的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内陆核电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