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智能化评论正文

大数据与可持续能源消费

2013-09-09 14:33来源:《能源》关键词:大数据能效管理数据传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数据传输和处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分析工具的发展,大数据成为今年最显赫的领域和最炙热的话题。广告如何有针对性的投放、如何在大量信息交互中挖掘出恐怖分子的计划和如何提供个性化的搜索服务等,这些曾经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都被大数据时代令人惊叹的新技术一一化解。

作为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营的能源消费,在为人类创造出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代的同时,也在过去百年中带来了沉重的污染问题,更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肇因之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和技术手段。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人类构建可持续能源消费框架的愿望更易实现。需要指出的是,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让研究者能剖析能源消费中那些曾经不为人知的特点。然而,如何利用全新的信息设计相应的管理工具,仍需其他研究的支撑。

笔者将从电力消费和智能交通两方面,介绍利用大数据技术发觉能源消费中新信息的前沿技术。并探讨如何结合其他学科工具,研发新型的可持续能源消费管理技术。需要指出的是,许多相关问题的研究前沿仍充满了争议,并无定论。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的能效管理都聚焦于如何提高发电企业的效率和工业企业的用电效率,而鲜有讨论和实践居民用电能效管理技术。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居民用电分散程度高,致使监控居民用电行为的成本高。在缺乏居民用电行为信息的情况下,除了推进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总体控制政策外,很难设计针对居民不同用电行为的管理手段。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这一情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在大数据技术尚不成熟时,人们对电力消费行为的认识很粗浅。只能从整体消费曲线猜测个体消费行为。人们发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总体电力消费都呈现双峰曲线的特点:在早晨和傍晚分别出现两个用电高峰,期间穿插着两个用电低谷。

所以长期以来,研究者都假设大量的消费者行为都具有两高一低的特点:清早,绝大多数家庭起床后打开电灯等电器,在家中盥洗并准备早餐,形成第一个用电高峰;傍晚回家后,准备晚餐和使用电器处理其他家务,形成第二个用电高峰。这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用电行为模式假设。然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展示在研究者面前的,却并非这样的图景。

由于大数据量传输和储存技术的进步,使在居民家中安装智能电表的成本大幅下降。这一在美国加利佛尼亚州部分地区试点安装的技术,已经为研究者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库。通过对这一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研究者们惊奇的发现,人们用电的行为迥异。虽然个体用电行为仍可聚类为若干类型,然而绝非是此前研究者所猜想的“以双峰用电曲线为主”的模式。

事实上,具有双峰曲线特征的个体用电,仅占一成左右;而其他种类的消费行为则千奇百怪,许多用电者的行为甚至随机性很大。但有趣的是,这些特点各异的消费行为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广泛存在于各个电力市场的双峰型电力消费曲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数据查看更多>能效管理查看更多>数据传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