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限制进口煤炭不仅将无助于环保事业,而且将严重损害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这样的政策无异于自残。
在煤炭进口持续高增长的同时,中国国内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也在2012年走到了尽头,煤价大幅度下跌,煤炭企业盈利和煤炭业投资全面锐减。进入2013年,煤炭产业的颓势进一步加深。
面对行业性不景气,一部分煤炭业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将眼光投向了迅速增长的煤炭进口。从煤炭进口量、净进口量占国内煤炭产量和消费量的比例来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且呈增强之势。
中国进口煤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褐煤,因此褐煤进口高增长尤为引人诟病,批评者普遍指责“国内电厂大量采购低价低质进口煤”,认为这是“劣币驱逐良币”,不仅大大加重了国内优质煤炭价格下跌的压力,而且成为国内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张限制进口煤炭的呼声有上涨之势。
伴随着煤炭行业的压力,2013年5月初,国家能源局向煤炭、电力相关企业发出《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征求意见,其中提出要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
征求意见明确提出限制高硫、高灰、低卡动力用煤进口和长距离运输,并对相关企业经营水平做出详细要求。
此外,部分煤炭企业不仅要求运用技术标准限制低卡煤进口,还希望政府动用关税手段,对进口煤炭开征关税,提高增值税,以及对低热高硫煤炭征收限制性关税,以限制煤炭进口增长。
然而,通过限制进口以稳定国内煤价的思路出发点是否正确?是否具备可行性?经过分析研究,答案是否定的。
“限进保价”将伤害国民经济
我们必须明白,就整体而言,中国并不是沙特、南非那种国民经济高度依赖初级产品产业的国家,而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是初级产品产业,而是下游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上游能源、原料等初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必然直接提高制造业、服务业等下游产业的成本。
中国煤炭消费中,工业消费占压倒多数,且自1990年代以来占比稳步上升。根据《煤炭平衡表》数据计算,1990、1995、2000、2005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中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77%、85%、91%、93%。
到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31亿吨,其中工业消费29亿吨,占95%。因此,新世纪以来世界性的初级产品牛市固然大大提高了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初级产品行业的利润率,却已经极大地压缩了中国制造业的盈利空间,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包括煤炭在内的国际初级产品市场近两年步入熊市,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并非灾难,而是解脱的福音;企图强行将中国经济固定在初级产品牛市的不利地位上,这个目标本身从根本上就错了。
考察比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其它代表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我们选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其中有3个行业与煤炭产业存在直接的上下游关系,即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三大行业消费煤炭占煤炭消费总量比例甚高。
在全部近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这10年间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三大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能够达到或超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水平。
相比之下,其它代表性行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行业、基础产业还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抑或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其成本费用利润率在2004—2011年间均难以企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水平。
在这10年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体趋向下降,只有2002、2003、2005、2006年四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体趋向下降,只有2003、2004两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2004、2005、2007、2010、2011年5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仅2011年一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没有一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
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情况较好,凭借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的地位,2008年以来连续4年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最高时也仅相当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一半左右。
正因为如此,在近10年的世界性初级产品牛市期间,中国某些煤炭产区的制造业和其它产业备受“荷兰病”(DutchDisease)困扰而陷入停滞,或被迫转移。
显然,上述局面有损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不值得中国动用政府力量、采取贸易保护手段、牺牲“自由贸易”旗号无形资产去维持。
而且,在整个国际初级产品市场已经步入熊市的背景下,企图通过“限进保价”策略,人为在国内维持煤炭等初级产品高价,对中国下游产业的伤害尤其大,制造业等可贸易品产业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中国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的广东、福建乃至浙江、江苏等省煤炭市场上,与来自印尼等国的进口煤炭相比,中国北方山西、内蒙古等地煤炭的成本劣势难以完全消除,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是因为印尼等国煤炭至中国东南沿海港口运输距离短于华北港口运输距离,再加上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至华北港口的陆路运输成本,进口煤的运输成本优势相当坚实。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初级产品牛市期间,国内产业与其海外竞争对手经受着同样的投入成本压力,即使国内产业利润率被压缩,但相对于国外同行的处境并没有恶化。
到了初级产品熊市期间,一旦中国政府对煤炭之类能源、原料上游投入品实施“限进保价”策略,国外同行就会因此而享受优于国内产业的成本竞争力,而且这一优势还是中国政府赋予的。
如此策略,非自残而何?
进口可缓解人民币压力
不仅如此,煤炭大量进口还通过国际收支渠道的流动性机制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间接改善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下游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保持了升值态势。在煤炭贸易从长期净出口转为净进口的2009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8310元,而上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9451元;2010—2012年,人民币平均汇率分别为1美元兑6.7695元、6.4588元、6.3125元。
进入2013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头加快。在全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6.2897元,1元兑7.1769日元;到6月1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6.1598元,1元兑6.506日元。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已成为削弱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驱动下的资本流入又推高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给中国宏观经济稳定造成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相当一部分源于持续的贸易顺差,因此,通过抑制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规模巨大的煤炭净进口及煤炭贸易逆差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升值压力。从2009年至2012年,煤炭贸易逆差从81.98亿美元上升至271.21亿美元,占当年货物贸易顺差比例从4.2%提高到11.7%。
2013年前4个月,煤炭贸易逆差相当于同期货物贸易顺差的15.6%。这样的比例表明煤炭贸易逆差对削弱人民币升值势头的作用已非无足轻重。考虑到持续大量进口煤炭必然激励中国投资者投资海外煤矿,这部分生产性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将进一步削弱人民币汇率升值失控的势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目前,电厂负荷拉高至70-80%,库存水平在15-16天。大部分电厂在煤炭采购上仍以兑现长协合同为主,仅采购少量低价市场煤以优化库存结构。后期煤炭市场走势,笔者分析,虽然上周末气温回落,且华东出现降雨,电厂日耗小幅回落;但今日开始,华东华南地区高温再次来袭,电厂日耗或再度拉起,煤炭需求还将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5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分别较上期上涨7元/吨、3元/吨。曹妃甸指数小幅上涨。CECI进口指数到岸标煤单价继续上涨。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5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除库存分指数
七月份作为传统电力“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段,动力煤市场步入需求高峰,电厂日耗明显高于五六月份的水平;但由于电厂补充及时,以长协为主,适当采购进口煤,而对国内市场煤拉运保持刚需,当前煤炭市场仍处于高库存、低需求的宽松格局。(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郭晓芳)今年,煤炭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下游用户需求有限,贸易商发运减少,纷纷捂货惜售,市场煤价格继续小幅攀升,动力煤行情持续走强。随着夏季的到来,需求的改善,动力煤市场高库存现象减少,社会库存压力逐渐减轻,悲观预期有所改观,动力煤价格继续震荡反弹。(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董盈)截止目前,沿海八省煤炭日耗爬高至210
环渤海港口方面,市场价格企稳,贸易商挺价意愿坚挺。尽管短期受高温影响,煤价存在小幅上涨可能;但高库存压力与需求疲软共同作用下,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僵持的状态。综合分析,市场陷入涨跌两难的僵持局面,预计短期内,煤炭价格将以缓慢上涨为主。(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梦)从市场供需两端看
中东部高温天气不断发展增强,黄淮至华南大部地区都在体验闷热的桑拿天,长江中下游暑热会贯穿全天。环渤海港口市场交投氛围一般,卖家报价坚挺,买家需求少量询货,压价还盘;但部分低硫中低卡市场煤价格继续小幅攀升。(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文静)近期,高温热浪持续席卷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4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2元/吨、5元/吨。曹妃甸指数小幅上涨后企稳。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窄幅震荡。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4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除航运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外
“迎峰度夏”进程逐步展开,制冷用电需求的提升进一步推动电煤消耗增加,但目前下游在存煤尚为充裕支撑下,仅释放部分刚需拉运需求,部分用户对当前煤价持观望态度,实际采购量有限。后续来看,下周部分地区气温回落,且区域水电替代作用也有所增强,但下周高温版图将继续扩大,火电负荷的增加,仍有望
受环渤海港口涨价情绪带动,站台及煤场拉运积极;叠加部分终端合同兑现,少量补库需求释放,部分煤矿出货较好,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主产区产能加快释放,主要运煤铁路发运量进一步恢复。环渤海港口方面,部分中低卡优质煤出现紧缺,但下游对高价煤接受程度有限,煤炭价格整体上涨幅度不大。(来源:鄂
安全月已过,进入七月份,前期停产的部分煤矿恢复生产,产能供应和产量释放增加,叠加安全监察、环保检查趋向宽松,铁路调入量将出现恢复性增加。需求端,正值“迎峰度夏”前半程,受华东地区提前出梅影响,我国江浙沪闽等地气温急剧攀高至26-35摄氏度,带动民用电负荷拉起,电厂日耗增加,刚需拉运增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5年6月)赵君陶(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6月,俄乌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美伊核谈判陷入僵局,以色列与伊朗互相发动空袭,紧张的地缘政治氛围主导全球原油市场,叠加沙特希望“欧佩克+”进一步大幅增产、加拿大野火减少本国原油生产、中美经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4日,赣能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99亿元-4.74亿元,同比增长17.70%-39.83%;基本每股收益0.4086元-0.4854元。2025年半年度公司业绩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属火电厂本期燃料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导致。
7月1日,由国神公司主导制定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停(备)用维护保养导则》,顺利通过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该导则为国内首个针对火电设备停(备)用维护保养的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标准化体系,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标准制定过程中,该公司深入调研国内外300M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1日,冀中能源公告,拟现金收购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峰峰集团”)持有的京能锡林郭勒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林能源”)49%股权。经协商,本次股权收购采取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标的股权收购价格为6.69亿元。京能锡林郭勒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电力设备的采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建投能源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39%。2025年上半年,煤炭市场供需整体较为宽松,价格中枢持续下移。公司深化“集约化管住两端,专业化管控中间”的经营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组织生产经营,进一步加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1日,豫能控股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00万元~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发电成本下降,火电经营业绩好转。
7月以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统筹安全生产、防台防汛等重点工作,全方位提升顶峰能力,机组应开尽开、应发尽发、应供尽供,全面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进入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大唐国际充分发扬“保电老兵”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和隐患
近年来,随着东北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攀升,系统频率控制难度持续加大。2024年10月东北电网曾出现晚峰时段因新能源出力快速下降,叠加用电负荷增长等因素,40分钟爬坡需求达到近十年罕见的801万千瓦,在全力调用爬坡资源的情况下,仍出现频率长时间波动问题。东北能源监管局
夏季高温来袭,各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上周五(7月4日)晚间,国家能源局官宣,全国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最大电力负荷达14.65亿千瓦。这一消息公布后,电力板块的强势拉升。7月7日,本周的首个工作日,华银电力、华电辽能等火电企业股价涨停。7月7日,多支电力股涨停01华银电力6天5板煤电价值重估今
2025年6月30日,河南能源监管办为三门峡华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320MW煤电机组设计使用年限到期之前办理了电力业务许可证变更,使机组顺利实现延寿运行,为电网迎峰度夏做出重要贡献,这是《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煤电机组延寿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22〕41号)发布以来,河南省首批
江西公司新电分公司生产技术部现有职工3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14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14人。近年来,该部门聚焦火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保供重任,积极创新攻坚,在等级检修、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取得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著4篇,2024年实现机组“零非停”,
随着全国气温攀升,各地陆续进入迎峰度夏保障供电的关键时期。国家能源集团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各项工作,确保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6月份,国家能源集团发电量1025.8亿千瓦时,突破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有力发挥了能源供应压舱石作用。迎峰度夏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细化分解各子分公司指
目前,电厂负荷拉高至70-80%,库存水平在15-16天。大部分电厂在煤炭采购上仍以兑现长协合同为主,仅采购少量低价市场煤以优化库存结构。后期煤炭市场走势,笔者分析,虽然上周末气温回落,且华东出现降雨,电厂日耗小幅回落;但今日开始,华东华南地区高温再次来袭,电厂日耗或再度拉起,煤炭需求还将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5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分别较上期上涨7元/吨、3元/吨。曹妃甸指数小幅上涨。CECI进口指数到岸标煤单价继续上涨。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5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除库存分指数
北极星店里获悉,晋控电力7月11日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晋控电力预计实现净利润12,000万元~15,000万元,同比上升131.91%~139.89%,预计实现扭亏为盈。晋控电力表示,本报告期业绩预计数与上年同期公告数相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原因是2025年煤炭市场呈现
七月份作为传统电力“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段,动力煤市场步入需求高峰,电厂日耗明显高于五六月份的水平;但由于电厂补充及时,以长协为主,适当采购进口煤,而对国内市场煤拉运保持刚需,当前煤炭市场仍处于高库存、低需求的宽松格局。(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郭晓芳)今年,煤炭市场需求持续低迷
近期,天气多变,南方地区气温略有回落,但仍持续高温,用电负荷增长明显;而北方主产地降雨天气增多,部分露天矿生产及运输受到影响,市场供需形势受扰动,铁路发运略有回落。“迎峰度夏”期间,需求尚有提升预期,价格下行阻力也较大。环渤海港口方面,港口市场维稳运行,市场交易活跃度一般;港口市
截至6月30日,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鸭溪电厂今年累计发电量达30.46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发2.96亿千瓦时,创近15年来上半年发电量新高。今年以来,鸭溪电厂锚定年度发电任务,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多维度施策、多举措发力,为高效完成发电任务筑牢坚实基础。密织防线,筑牢安全生
高温来袭,民用电负荷拉起,电厂机组开足马力,日耗拉高,需求回暖;叠加环渤海港口继续去库,贸易商捂货惜售,部分优质煤种报价上扬。据了解,港口5000大卡低硫优质煤炭成交于560元/吨附近,而4500大卡低硫优质煤,贸易商普遍按指数上浮5-10元/吨报价。(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宫海玲)目前,主
环渤海港口方面,市场价格企稳,贸易商挺价意愿坚挺。尽管短期受高温影响,煤价存在小幅上涨可能;但高库存压力与需求疲软共同作用下,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僵持的状态。综合分析,市场陷入涨跌两难的僵持局面,预计短期内,煤炭价格将以缓慢上涨为主。(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梦)从市场供需两端看
中东部高温天气不断发展增强,黄淮至华南大部地区都在体验闷热的桑拿天,长江中下游暑热会贯穿全天。环渤海港口市场交投氛围一般,卖家报价坚挺,买家需求少量询货,压价还盘;但部分低硫中低卡市场煤价格继续小幅攀升。(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文静)近期,高温热浪持续席卷华东地区,华南地区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24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分别较上期上涨2元/吨、5元/吨。曹妃甸指数小幅上涨后企稳。进口指数现货成交价窄幅震荡。CECI采购经理人连续4期处于扩张区间,分项指数中,除航运分指数处于收缩区间外
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的研究报告。根据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3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3.2%,规模再创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