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限制进口煤炭不仅将无助于环保事业,而且将严重损害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这样的政策无异于自残。
在煤炭进口持续高增长的同时,中国国内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也在2012年走到了尽头,煤价大幅度下跌,煤炭企业盈利和煤炭业投资全面锐减。进入2013年,煤炭产业的颓势进一步加深。
面对行业性不景气,一部分煤炭业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将眼光投向了迅速增长的煤炭进口。从煤炭进口量、净进口量占国内煤炭产量和消费量的比例来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且呈增强之势。
中国进口煤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褐煤,因此褐煤进口高增长尤为引人诟病,批评者普遍指责“国内电厂大量采购低价低质进口煤”,认为这是“劣币驱逐良币”,不仅大大加重了国内优质煤炭价格下跌的压力,而且成为国内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张限制进口煤炭的呼声有上涨之势。
伴随着煤炭行业的压力,2013年5月初,国家能源局向煤炭、电力相关企业发出《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征求意见,其中提出要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
征求意见明确提出限制高硫、高灰、低卡动力用煤进口和长距离运输,并对相关企业经营水平做出详细要求。
此外,部分煤炭企业不仅要求运用技术标准限制低卡煤进口,还希望政府动用关税手段,对进口煤炭开征关税,提高增值税,以及对低热高硫煤炭征收限制性关税,以限制煤炭进口增长。
然而,通过限制进口以稳定国内煤价的思路出发点是否正确?是否具备可行性?经过分析研究,答案是否定的。
“限进保价”将伤害国民经济
我们必须明白,就整体而言,中国并不是沙特、南非那种国民经济高度依赖初级产品产业的国家,而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是初级产品产业,而是下游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上游能源、原料等初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必然直接提高制造业、服务业等下游产业的成本。
中国煤炭消费中,工业消费占压倒多数,且自1990年代以来占比稳步上升。根据《煤炭平衡表》数据计算,1990、1995、2000、2005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中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77%、85%、91%、93%。
到201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31亿吨,其中工业消费29亿吨,占95%。因此,新世纪以来世界性的初级产品牛市固然大大提高了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初级产品行业的利润率,却已经极大地压缩了中国制造业的盈利空间,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包括煤炭在内的国际初级产品市场近两年步入熊市,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言并非灾难,而是解脱的福音;企图强行将中国经济固定在初级产品牛市的不利地位上,这个目标本身从根本上就错了。
考察比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其它代表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我们选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其中有3个行业与煤炭产业存在直接的上下游关系,即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三大行业消费煤炭占煤炭消费总量比例甚高。
在全部近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这10年间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三大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能够达到或超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水平。
相比之下,其它代表性行业,无论是基础设施行业、基础产业还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抑或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其成本费用利润率在2004—2011年间均难以企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水平。
在这10年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体趋向下降,只有2002、2003、2005、2006年四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体趋向下降,只有2003、2004两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2004、2005、2007、2010、2011年5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仅2011年一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没有一年达到全国总体水平。
只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情况较好,凭借跃居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的地位,2008年以来连续4年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最高时也仅相当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一半左右。
正因为如此,在近10年的世界性初级产品牛市期间,中国某些煤炭产区的制造业和其它产业备受“荷兰病”(DutchDisease)困扰而陷入停滞,或被迫转移。
显然,上述局面有损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潜力,不值得中国动用政府力量、采取贸易保护手段、牺牲“自由贸易”旗号无形资产去维持。
而且,在整个国际初级产品市场已经步入熊市的背景下,企图通过“限进保价”策略,人为在国内维持煤炭等初级产品高价,对中国下游产业的伤害尤其大,制造业等可贸易品产业更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中国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的广东、福建乃至浙江、江苏等省煤炭市场上,与来自印尼等国的进口煤炭相比,中国北方山西、内蒙古等地煤炭的成本劣势难以完全消除,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力成本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是因为印尼等国煤炭至中国东南沿海港口运输距离短于华北港口运输距离,再加上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至华北港口的陆路运输成本,进口煤的运输成本优势相当坚实。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初级产品牛市期间,国内产业与其海外竞争对手经受着同样的投入成本压力,即使国内产业利润率被压缩,但相对于国外同行的处境并没有恶化。
到了初级产品熊市期间,一旦中国政府对煤炭之类能源、原料上游投入品实施“限进保价”策略,国外同行就会因此而享受优于国内产业的成本竞争力,而且这一优势还是中国政府赋予的。
如此策略,非自残而何?
进口可缓解人民币压力
不仅如此,煤炭大量进口还通过国际收支渠道的流动性机制缓解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间接改善了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下游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保持了升值态势。在煤炭贸易从长期净出口转为净进口的2009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8310元,而上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9451元;2010—2012年,人民币平均汇率分别为1美元兑6.7695元、6.4588元、6.3125元。
进入2013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头加快。在全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6.2897元,1元兑7.1769日元;到6月1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6.1598元,1元兑6.506日元。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已成为削弱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驱动下的资本流入又推高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给中国宏观经济稳定造成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相当一部分源于持续的贸易顺差,因此,通过抑制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增长,规模巨大的煤炭净进口及煤炭贸易逆差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升值压力。从2009年至2012年,煤炭贸易逆差从81.98亿美元上升至271.21亿美元,占当年货物贸易顺差比例从4.2%提高到11.7%。
2013年前4个月,煤炭贸易逆差相当于同期货物贸易顺差的15.6%。这样的比例表明煤炭贸易逆差对削弱人民币升值势头的作用已非无足轻重。考虑到持续大量进口煤炭必然激励中国投资者投资海外煤矿,这部分生产性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将进一步削弱人民币汇率升值失控的势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市场供给端收缩,主产区煤矿增量空间有限;且在安全、环保等多重监管下,煤炭生产释放受限。下游客户刚需采购,终端企业需求偏弱;在成本支撑下,煤价连续半个月走平,保持震荡维稳运行。大秦线检修正酣,若无天气因素影响,下旬,环渤海港口库存会有所回落,优质煤继续保持紧缺状态,支撑着煤价不
随着业绩窗口逐渐打开,五大发电集团的主要上市主体2024年年报已悉数出炉。Wind数据统计显示,这五家上市公司中三家减收增利,但盈利增速均超过20%,净利润总和340.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增47.79%。业绩TOP1:华能国际2024年,五大电力上市公司中四家营收突破千亿,一家盈利突破百亿。其中,华能国际
环渤海港口市场交易活跃度较低,成交僵持。电煤整体需求走弱,非电终端进入旺季,但需求不及预期,社会库存偏高。三月下旬以来,进口煤倒挂,造成进口煤减量。而沿海地区电厂对低卡煤有刚需,导致国内低卡低价煤需求增加,大集团外购价出现小幅探涨,煤价重心小幅拉高。但持续封航,叠加去库缓慢,造成
主产区市场涨跌互现,冶金化工需求有一定韧性,加之站台大户需求稳定,大部分煤矿产销平衡,价格稳定。需求端来看,随着气温回暖,且新能源发电出力逐渐增强,下游电厂耗煤量减弱,对市场煤需求有限;而非电终端企业对原料采购以刚需为主,市场操作较为谨慎。近期,北方沿海地区遭遇持续大风天气,造成
环渤海港口市场冷清,仅维持刚需采购,且压价情况较为严重;江内市场询货问价氛围冷清,实际成交有限,贸易商报价暂稳运行。受大秦线春季集中修影响,环渤海港口煤炭调入量有所下降;但上周末,北方港口遭遇大风封航,造成港口库存再次拉起。下游用煤企业采购意愿普遍偏弱,港口调出量同步走低,整体呈
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编制办公室发布的《CECI指数分析周报》(2025年第13期)显示,CECI沿海指数中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格小幅下降。曹妃甸指数维持稳定。进口指数高热值煤种现货成交价下行。CECI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13期处于收缩区间,分项指数中,库存和航运分指数处于扩张区间,供给、需求和
本周,贸易商出货意愿尚可,但基于成本支撑,报价保持坚挺;下游实际需求一般,刚需客户询货问价,且压价严重。(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孙婷婷)环渤海港口方面,稳中偏弱运行,市场参与者观望居多,上游报价暂稳;下游需求较差,压价采购,成交冷清。正值电厂机组检修期,需求有走弱预期;但本月
本周,产地市场价格震荡偏强运行,主产区大部分煤矿维持正常生产销售,整体供应稳定。下游终端补库需求较弱,多以刚需拉运为主,产地市场相对平稳,大部分煤矿拉运维持常态化,少量热销煤矿面煤价格出现小幅探涨,涨幅在5-10元/吨。(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婧琳)四月份,春季集中检修期间,大
近期,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部分煤矿因环保检查和安全监管而限产,导致供应减少。优质动力煤因其高热值、低污染等特性,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出货进程顺畅。同时,钢铁和基建需求的回暖,也推动了炼焦煤需求和用电量的增加。(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董盈)进口煤到岸价优势已逐渐减弱,部分
三月底至今,动力煤市场悲观情绪缓解,低卡品种市场煤价格止跌后,率先反弹;支持中卡煤报价也逐渐止跌后小幅反弹。支撑市场改善、煤价止跌反弹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宫海玲)首先,进口煤冲击减弱。今年以来,由于内贸煤价格下跌较快,导致进口煤性价比不断收缩。尤其国
煤市风云变幻,部分煤种价格已逼近高成本煤矿的成本线,叠加政策调控与进口煤数量的变化,四月的煤价存在上涨预期。但高库存压制煤价,造成煤价涨幅也非常有限。且印尼斋月过后,一旦出现促销降价现象,国内煤市仍有下行压力。(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梦)对煤市走势和煤价的分析,需综合研判社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陕西能源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52.0亿元,同比下降7.8%;归母净利润为7.03亿元,同比下降28.8%。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684.3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3%。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7日,深圳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14亿元,同比增长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5亿元,同比下降1.99%。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股,同比增长3.70%。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陕西能源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完成发电量530.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4%;完成原煤产量2356.28万吨,同比增长1.17%;实现营业收入231.56亿元,同比增长19.04%,其中,电力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6.67亿元,同比增长19.62%,煤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43亿元,同比增长1
“十四五”以来,东北区域能源转型的加速深化,新能源出力变化与用电负荷升降之间的叠加效应愈发显著,系统爬坡需求不断增加。2024年,东北电网已出现因新能源出力减小、负荷迅速增长导致的爬坡能力不足、频率长时间波动等问题。为积极应对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所带来的系统爬坡需求持续攀升以及火电机组
一个说“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一个说“要狠抓提质增效工作进度”,相较于年度工作会的“报喜”,各大电力央企在刚刚召开过的一季度工作会上透了底。01新能源入市影响企业利润4月14日,大唐集团在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指出:“提质增效任务十分艰巨,高质量发展压力持续加大,新形势带来的
在山西电力交易大厅里,一场“春天的交易”正在进行——山西电力市场正式启动2025年3月至8月连续电力交易,这是全国首次开展的中长期多月连续撮合交易,标志着山西电力市场化建设又实现重要突破。“市场经营主体可提前6个月锁定电价,高频次博弈让价格发现更透明。”山西电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弓建华
北极星电力网,4月15日,赣能股份发布2024年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69.21亿元,同比下降2.3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45.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8亿元,同比增长33.14%;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4月11日,国家电投集团在辽宁大连召开2025年火电供热交流会。会议全面落实集团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24年火电供热安全生产与经营成效,部署2025年供热产业重点工作。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国家电投集团切实扛牢能源央企民生保供责任,所属企业抓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4日,建投能源公告称,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20%。2025年一季度公司生产经营平稳有序,煤炭市场价格进一步回落,影响公司控股火电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同比降低,利润同比增加,来自于参股火电公司投资收益亦同比增加。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4日,建投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17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81.59%;基本每股收益0.296元。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逐渐收窄,价格持续向合理区间回归,火电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恢复
4月9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苟伟到大唐江苏发电有限公司所属苏州热电公司调研。苟伟一行深入苏州热电公司集控中心、1号机组A修现场、运行机组主厂房、新能源控制中心等区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等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江苏公司工作汇报,对该公司在安全生产、
煤炭市场供给端收缩,主产区煤矿增量空间有限;且在安全、环保等多重监管下,煤炭生产释放受限。下游客户刚需采购,终端企业需求偏弱;在成本支撑下,煤价连续半个月走平,保持震荡维稳运行。大秦线检修正酣,若无天气因素影响,下旬,环渤海港口库存会有所回落,优质煤继续保持紧缺状态,支撑着煤价不
煤炭发展迎新“增长极”中煤协预计2028年前后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进入峰值平台期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行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系统回顾了“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并对2025年煤炭市场走势进行分析研判。面对“十五五”
主产区市场涨跌互现,冶金化工需求有一定韧性,加之站台大户需求稳定,大部分煤矿产销平衡,价格稳定。需求端来看,随着气温回暖,且新能源发电出力逐渐增强,下游电厂耗煤量减弱,对市场煤需求有限;而非电终端企业对原料采购以刚需为主,市场操作较为谨慎。近期,北方沿海地区遭遇持续大风天气,造成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5日,建投能源、乐山电力等涨停。此前,建投能源刚刚公布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2024年,建投能源实现营业收入235.17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81.59%。2025年一季度,建投能源预计实现净利润约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20%。2025年一季度公司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4日,建投能源公告称,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20%。2025年一季度公司生产经营平稳有序,煤炭市场价格进一步回落,影响公司控股火电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同比降低,利润同比增加,来自于参股火电公司投资收益亦同比增加。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4日,建投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17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81.59%;基本每股收益0.296元。2024年,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煤炭市场价格波动逐渐收窄,价格持续向合理区间回归,火电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恢复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全国煤炭进口量累计为11484.6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0.9%;累计进口金额为93.43亿美元,同比下降22.5%。其中,3月份煤炭进口量为3873.2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6.4%,环比2月份(28天)增长12.7%;煤炭进口额为285660万美元,同比下降30.3%,环比增长1.2%。
环渤海港口市场冷清,仅维持刚需采购,且压价情况较为严重;江内市场询货问价氛围冷清,实际成交有限,贸易商报价暂稳运行。受大秦线春季集中修影响,环渤海港口煤炭调入量有所下降;但上周末,北方港口遭遇大风封航,造成港口库存再次拉起。下游用煤企业采购意愿普遍偏弱,港口调出量同步走低,整体呈
本周,贸易商出货意愿尚可,但基于成本支撑,报价保持坚挺;下游实际需求一般,刚需客户询货问价,且压价严重。(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孙婷婷)环渤海港口方面,稳中偏弱运行,市场参与者观望居多,上游报价暂稳;下游需求较差,压价采购,成交冷清。正值电厂机组检修期,需求有走弱预期;但本月
4月9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京召开2024煤炭行业年度新闻发布会。协会会长梁嘉琨,党委委员张宏出席会议。发布会由张宏主持。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负责同志发布《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报告指出,“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
本周,产地市场价格震荡偏强运行,主产区大部分煤矿维持正常生产销售,整体供应稳定。下游终端补库需求较弱,多以刚需拉运为主,产地市场相对平稳,大部分煤矿拉运维持常态化,少量热销煤矿面煤价格出现小幅探涨,涨幅在5-10元/吨。(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婧琳)四月份,春季集中检修期间,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