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透视白热化的核电博弈

2013-11-01 11:11来源:科学新闻关键词:核废料核燃料核事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生产一线的反思: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来

“透过玻璃墙,窥见地狱。巨大的炉影,是恶魔的礼物。”

这是加藤登纪子和大口纯一郎推出的歌曲《黑暗之中》,描述了像吉普赛人一样飘泊流浪的核电站工人。

日本的核电站往往在冬季进行检修,以便招募附近的农民或渔民来充当流水一般的临时工。因为电力公司的员工们都知道检修环境中有核辐射,谁也不愿意去冒险工作。这是设施配管一级技师平井宪夫眼中的核能真相,他曾工作于东京电力的多个核电站,后因长期遭受核辐射,罹患癌症并去世。

后来,平井宪夫在《核电员工最后遗言》一书中告诉读者,公司上层的会议桌是远离辐射的,而真正的工作都得靠一线工人去做。“高科技”时代的核电厂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总是乐意雇佣临时工和门外汉来填充“摩登时代”的流水线。专业的焊接工一旦年过三十,他们的眼睛就无法适应石化厂的细腻作业,只好去雇不到人的核电厂。

这样直言不讳的工程师和学者并非只有他一个人。

“随着工作日久,涉入的程度愈深,我越对这样的科技存疑。直到自己进入原子炉维修后,感受暗无天日的辐射空间,体会基层劳动者在未知科技面前的恐惧,我自己在辐射环境工作一个星期后导致白血球指数飙高,使我觉得再也不能为这样的工作奋斗下去,而早早申请退休。”曾任职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原子力事业部的原子炉设计师菊地洋一在2006年访台时坦承自己的心路历程。

今年3月25日和26日,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能源中心前主任、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理事陈谟星教授在facebook上痛批台电的“成本论”是在“说谎”。他反驳道,美国核电厂运转维护费用是燃煤厂的三倍以上,全球没有一个地方的核能运转维护费低于燃煤;并且,天然气发电效率已达60%,如果将台湾天然气发电厂换装高效率燃气机组,几乎不需增加进口量或管线,所增加的发电量就等于一个核四,价钱却只有核四的1/10。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教授在《核电员工最后遗言》的序中表示,核电站必须持续进行核反应,比原子弹危险得多,潜在的重大事故也远远比火电厂的烟尘排放更可怕。而且它有三个致命问题:首先,图纸上设计出来的“安全”方案总是以技术顶尖的工人为绝对前提;其次,核废料在分分秒秒地产生和堆积起来;更何况,核电厂的关闭停产异常困难、成本极高。

1971年投入商业运行的福岛核电站一号机组原本计划运行10年就要关闭的。结果电力公司发现关闭它是个极大的难题,只好让它继续运行,终于在40年后出事。

日本环境、设备和台湾相近,管理能力有口皆碑,但还是发生意外,这“让不少人开始思考,万一核灾发生在台湾,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的徐光蓉教授问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废料查看更多>核燃料查看更多>核事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