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技术正文

RFID技术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模式探讨

2013-12-25 13:18来源:电子科技关键词:RFID技术资产管理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6 数据传输安全的需求

电网公司对外界的移动存储设备或移动传输方式采用严格隔离的手段来防范数据风险,造成手持设备采集信息无法及时上传到中间件系统,同样,中间件系统的业务单据也无法方便地上传到手持终端,而必须通过安全U盘经过多次转换才能实现数据交换。由于操作过于繁琐,会影响资产管理人员开展RFID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设备采集信息数据传输及安全问题。

1.7 贴标颗粒度需求

随着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电网公司已开展PMS系统与SAP系统PM模块设备同步的工作,主要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同步。同步工作只针对主要设备,附属设备暂不同步。由于同步工作对PMS系统的设备类型和某些字段维护要求很高,如PMS系统操作人员因业务不熟练或责任心不强,就无法同步到PM模块,所以会影响与财务AM模块的转资及联动工作。因此,以PMS系统数据为依据进行标识贴标,尽管颗粒度最细,工作量大,但可以在标识的贴标过程检查PMS与PM的同步质量,并检查与AM联动的质量,这种模式对于提高账(PM)、卡(AM)、物(RFID实物标识)相符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2 RFID技术在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RFID技术已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上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应用,技术实现模式是将实物标识粘贴在资产上,进行设备信息的存储、免接触批量读取和数据传递。此举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的精准管理,通过对实物标识数据的日常运维,实现对设备的动态跟踪管理,消除资产管理的难点、盲点和障碍,实现对资产设备的精确定位管理,其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将有着非常良好的前景,并由此带来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电网设备PMS系统将设备新投、设备退运、设备变更、设备调拨、设备报废称为异动管理,因此,围绕RFID技术应用的相关设备信息采集和中间件软件开发必须和PMS系统业务及PMS与PM、AM模块同步联动相适应后才能适应电网资产管理的实际管理要求。此外,重要的是物联网RFID技术在电网公司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实际应用情况,不要过分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全部寄予通过标识来实现,将业务复杂化,既增加软件开发难度,又增加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反而影响RFID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经过多年来对RFID技术在电网公司实际应用的研究和总结,RFID技术在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典型应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RFID技术查看更多>资产管理查看更多>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