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国际正文

2013年全球能源行业9大看点

2014-01-02 09:05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能源行业LNG页岩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俄欧能源暗战欧洲完败

“俄罗斯寻求成为‘世界领袖’,而不仅是‘超级大国’”。岁末,普京国情咨文中的这句话是对俄罗斯2013年强势外交的最佳总结。从叙利亚的突然转圜到伊朗核谈成功,再到掩护斯诺登逃亡,俄罗斯真是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而年末与欧盟上演的“争乌战”更成为完美的“收官之作”。

俄欧间的能源博弈由来已久。2006年,俄乌斗气,挨冻的却是欧洲人。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人终于明白,能源安全与俄罗斯天然气不可兼得。而俄罗斯也不甘于仅仅充当气源供应者。欧俄间的能源暗战就此打响。

硝烟战火一直弥漫至今,而2013年成为这场战役的转折之年。6月末,由欧盟主推的纳布科(Nabucco)管道项目在挣扎了11年后终告夭亡。另一条由俄罗斯发起的南溪管道(SouthStream)却正建得如火如荼。这两条争锋相对的管道项目途径的国家和气源几乎完全重叠,一山难容二虎,俄罗斯人笑到了最后。

如果说纳布科失意是俄罗斯的意外收获,那么年末的“争乌战”则是蓄谋已久。“同门兄弟”乌克兰“脱欧入俄”是俄罗斯无法接受的。为此,莫斯科软硬兼施,先是通过关税打击、催逼天然气债等手段迫使基辅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后又为乌克兰开出了史上最优惠贸易条件:150亿美元援助金、268.5美元/每千立方米的“超低”气价。最终,乌克兰政府顶着亲欧国民施加的巨大压力,回到了俄罗斯身边。在这场俄欧角力中,欧洲人又一次结结实实地败了。”

(张琪)

7能源“安保”形势堪忧

多金的能源行业散发着无穷魅力,资本趋之若鹜,恐怖分子也为之着迷。

2013年1月,阿尔及利亚阿迈那斯气田爆发震惊世界的人质危机,49名外国人质丧生,成为石油行业史上最大惨案之一。

2013年4月,尼日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宣布,受盗油和破坏活动影响,该公司一季度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3亿美元。

2013年6月,面对日益严峻的海盗和其它形式的海上犯罪活动,25个非洲国家首脑齐聚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商讨如何保卫非洲油气出口咽喉——几内亚湾。

2013年10月,哥伦比亚能源业来说迎来了最黑暗的日子——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对能源基础设施发起了名为“黑色十月”的破坏行动。袭击目标包括石油管道、运煤铁路、发电站、电力传输塔等能源基础设施。

2013年12月底,南北苏丹一度偃旗息鼓的冲突再次爆发,骚乱波及了南苏丹最大油田上尼罗河州油田,在此作业的中石油被迫撤离304名中国工人。

这些糟糕的消息不断提醒世界——能源行业很多金,也很脆弱。在能源产业高度国际化的今天,如何确保人身、财物和项目安全已成为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焦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