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三件事拖了“煤改气”的后腿

2014-01-06 11:58来源:《经济》 刘夷关键词:煤改气天然气价格热电联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的“煤改气”工作一度是全国典范。2008至2009年,北京冬季高峰日供气量达到4431万立方米。截至2013年年底,北京市所有供暖锅炉基本完成了“煤改气”。

与首都相比,各地政府都在喊着“煤改气”,但工作进展艰难。实际上,在经历了突飞猛进的扩张阶段之后,北京的“煤改气”工程也难以完美收官。北京的经验难以复制,但“煤改气”的难处在全国范围内都能达成一致。利益、资源、政策,三大难横亘于前路。

钱,不能不谈

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锐告诉记者,“北京市的‘煤改气’由北京市发改委、科委、经信委共同推动工作,科委负责前端科技研发,经信委负责信息化建设,发改委提供专项支持,形成产业化平台。而华北电力、北京燃气集团、北京热力集团三大企业互动,形成热电气链条联供,做到资源循环利用,整体上节约能源。三个集团实行利益共享机制,打破行业壁垒与利益桎梏。各级政府更是采取推动措施,从财税上重点扶持,打造优良合作平台。”

税费优惠、经费补贴,听起来似乎免去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北京热力集团的一位刘姓工程师(简称“刘工”)告诉记者:“热力集团‘煤改气’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将供热大网附近的燃煤锅炉房合并过来,如果离得太远,就直接把锅炉房燃料由煤改成燃气。目前我们已经改了340多座燃煤锅炉房,热力集团所属区域的独立锅炉房已全部改造完成了。但在这过程中,资金问题是一直存在的。”

刘工介绍,北京市政府一直以来采取的是“后补贴”政策,工程当年全部任务结束后,需要进行核算,在第二年才能分期、分批得到资金补偿。除了热力站、锅炉等系统设备要改,外网、老旧管网乃至居民楼里的公用暖气片都在改造范围内,工程资金压力非常大。“二次管线、老旧管网改造、面积增容与施工过程中的城市地下管线整理都是问题,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补贴太少。”

实际上,政府的补贴、工程经费都是“治标不治本”,让企业摆脱亏损、实现盈利的“治本良药”是末端供暖费的合理设置。遗憾的是,这剂“良药”一直被遮挡在云雾之中。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在2007年曾发布《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城市供热价格由供热成本、税金和利润构成”,而其中的“供热成本”,是指“供热过程中发生的燃料费、电费、水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工资以及其他应当计入供热成本的直接费用。”从煤改成天然气,成本上涨可想而知。

2013年7月10日天然气价格进行调整,发电用气由2.28元/立方米上调到2.67元/立方米;工商业用气3.23元/立方米;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非居民用气)2.62元/立方米;车用气5.12元/立方米;居民用气未调整仍为2.28元/立方米。

关乎国计民生,包括北京市政府在内的各级地方政府都对供暖涨价讳莫如深。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徐忠堂对记者直截了当地表示:“既然不能涨价,那是不是应该政府买单?”

徐忠堂认为,供热企业是有“两面性”的。“供热有公益性,企业需要尽到它的社会责任。但另一方面,企业毕竟是企业,需要盈利,还要交税。既然地方政府不愿意调整供热费,要想提高‘煤改气’积极性,企业的亏损就应该由政府来买单。在这方面,北京市政府做得不错,但各级地方政府做得远远不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改气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