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软件控制软件市场正文

国内外PLC市场分析及国产PLC现状

2014-01-13 10:50来源:电气自动化技术网关键词:PLC国产PLC控制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3年10月,国内媒体开始关于中国plc市场的研究,依据得到的样本分析,初步得出正在使用的众多plc的品牌中 ,西门子、三菱及omron占据绝对的优势,60%左右的用户使用了这些品牌的plc产品,而rockwell/ab、ge-fanuc和富士等品牌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造成这种分布情况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覆盖范围

排在最前的三个品牌有非常丰富的产品系列,用户很容易得到恰当的产品;其他品牌如富士,lg等则以小型和微型产品为主,ge和schneider以中大型产品为主。产品价格范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a-b拥有出色的技术和全面的产品系列,但是高价格的形象却使部分用户却步。

(2)在中国市场上的历史

西门子、三菱及omron都是在中国市场上传统的供应商,在很多领域占地了先机,相对应的是ge、schneider和lg这些后来者虽然市场快速增长,但是距离先行者仍有一定的差距。

(3)行业分布

某些品牌会侧重于一些行业,如schneider更加注重电力行业,rockwell在冶金行业表现出众。

2004年度plc市场研究报告表明:作为目前国内控制市场上的主流控制器,plc市场的国内参与者在高达31亿的plc市场总需求中,国产plc占有量不到整个市场份额1%,中国大陆plc厂商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在按照i/o数量划分的市场总量中,小型plc(256点以下)的市场巨大,国产plc的市场贡献就在小型plc的市场中。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plc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应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和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目前,国内plc生产厂家有30余家,但目前上市的众多plc产品中,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和名牌产品。

从技术角度来看,国内外的小型plc差距正在缩小。如无锡信捷、兰州全志等公司生产的微型plc已经比较成熟,有些国产plc(如和利时公司、凯迪恩公司)已经拥有符合iec标准的编程软件、支持了现场总线技术等。面对国际厂商数十年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管理经验,国内厂商多数只停留在小批量生产和维系生存的起步阶段,离真正批量生产、市场化经营乃至创建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国产plc的低价优势也正在受到新的挑战。但可喜的是 ,和利时、凯迪恩、德维森等一批国产品牌渐渐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克服资金、研发压力,顶住用户对产品不信任的压力 ,凭借对国内厂商的了解和对市场的把握,国产品牌在近几年内获得了一定的成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