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Onkalo:我们必须忘却的地方(图)

2014-03-10 15:34来源:《能源》- 宋铁军关键词:核废料核电站放射性废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全球40多个使用核能的国家中,芬兰是最早考虑核废料最终储存地的。过去,芬兰核电厂的废料都是运往俄罗斯进行再处理的。1994年,芬兰议会规定禁止放射性废料进出口,这就意味放弃在国外进行核废料的再处理,而必须在本国填埋。

地下填埋核废料,除了密封技术外,更关键的前提是找到稳定、可靠的地质层,填埋地要能抗击地震,最好是能避免。

Onkalo最终选择在欧洲最古老的地质构造之一芬诺斯堪迪亚岩床上。地质学家说,它们已经历了将近18亿年的变迁。这是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其中几次变形期都没有对它们造成巨大变化。稳定的,不受温度影响的花岗岩自然屏障,至少在未来10万年相当可靠。

2004年,Onkalo开始动工兴建,人类在坚硬的花岗石深处,进行着前所未有、旷日持久的尝试:工程将持续几十年,甚至100年。

而储存这些最危险废料的程序也是极其复杂:首先开凿500米深的隧道,建造一个蓄水池,核废料被储存在一个花岗岩铸铁蜂巢中,再放入铜罐,投入水中。隧道用混凝土水泥封死。一层层屏障,恰如俄罗斯套娃。科学家们期望以此一劳永逸,保10万年平安。

未来人,勿近Onkalo

《走向永恒》是一部充满诗意、唯美的纪录片,影片的场景非常简单,只有两部分,一是黑暗的隧道,另一个是科学家面对镜头的访谈。两个场景交织,叙述着这个严肃甚至令人恐惧的话题。

影片的几个单元更用诡异的方式区分,黑暗的隧道中,丹麦导演迈克尔˙麦迪逊划亮一根根火柴,在每根火柴熄灭前,向观众提出一个哲学问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会得到怎样的报应?我们应该给后代留下什么?如何警醒后代不要触碰埋在这里的危险物?

影片用了一半时间描述隧道工程建设,而另一半时间则是在讨论一个几乎杞人忧天的问题:在这10万年间,我们如何保证后代人不会好奇地发掘它,像我们发掘金字塔一样?

和隧道工程同样重要的是,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标识系统。他们将建造一个石碑,石碑正面用联合国的各种官方语言刻上警告:“危险,不要靠近,也不要打扰这个地方”,背面是更详细的文字说明。在其他地方,则刻上骷髅、核辐射等意味着危险的警示符号。

主持工程的科学家说:“我们必须想象,未来人会有高科技,但也同样不是在石器时代。他们可能掌握了挖掘的技术,但却没有掌握检测核废料的技术。”

在科学家看来,储存核废料的石棺,可不是金字塔和法老,它们永远也不能被发现。芬兰辐射监管和核安全局首席顾问ESKO RUOKOLA说:“当墓室建造完成后,人们把火熄灭,并试图忘掉它,因为他知道,只有遗忘才能免于灾祸。但是随后他开始担心,他的孩子可能会发现墓室。于是他吩咐孩子们,并让他们告诉自己的孩子,永远记住,将墓室遗忘。所以,千万不要走近Onkalo,这里很危险。未来人,祝你好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废料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放射性废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