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报道正文

中国钻井之王

2014-03-21 12:43来源:环球企业家关键词:页岩气开发页岩气勘探宏华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豪赌

在1月底的一个寒冷的早晨,顺着“宏海号”上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搭成的简易楼梯攀爬至拱形横梁顶端,人不由得有些瑟瑟发抖,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这项可能被写进历史的巨大工程。事实上,除了横梁和支柱,这里满是由厚约7厘米的钢板焊接而成的中空柱体,它们长短不一,或成十字形、或成米字型相互交叉连接,从侧面看去,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蜘蛛网。“宏海号”采用的是桁架式结构,这意味着所有的受力都要通过焊缝去传递。整个机身一共有上万条焊缝,焊接的质量决定了这项工程的最终成败。

隋绍元保证说,他始终都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这位在钻机行业工作30年,也曾为全球最大的钻机制造商美国国民油井华高公司(National Oilwell Varco)服务的专家说:“虽然很难找到如此之多技术精湛的焊接工人,但我们还是尽可能地做了严苛的筛选,并配备了足够数量的质检人员。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每天都会很紧张。”

海洋的诱惑让这家公司愿意为此承担风险。几天前,57岁的宏华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张弭在其位于成都北郊约1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向记者解释他这么做的逻辑。他坐在洛可可风格的白色木质沙发上,脚下是厚厚的带有花瓣图案的鹅卵色地毯,正对面是一幅由八张拼接而成大约15平方米的世界地形图,隆起的褐色山脉和凹进去的碧绿盆地清晰可见。“这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最大地图了。”张弭说。他个子不高,胸膛厚实,带有不张扬的自信和冷嘲式的幽默。“你看,蓝色占了多少。”张弭指着一大片的深蓝色说道。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造船业陷入冰点。一度站上世界订单量第一位的中国传统造船业遭受重创,并被迫转型。开辟利润丰厚、订单相对稳定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海洋钻井平台是海工装备最核心、价值最高的设备。例如巴西石油公司(Petróleo Brasileiro)位于坎波斯海盆(Campos Basin)的P-52平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钻井平台之一,竣工于2007年,造价超过10亿美元,主甲板比两个足球场还要大,8.1万立方吨的排水量超过玛丽女王二号(Queen Mary 2,世界上目前最大、最出名的豪华游轮)。这个平台是所谓的半潜式,实际上就是靠下方的平底船漂浮于海上的巨大碳氢化合物加工设备。船上的发电机以生产出来的一部分天然气为燃料,能发100兆瓦电量,足够供应30万人的城市。180人的工作组12个小时倒班—上两周班,休息三周—让石油每天24小时都处于畅快的流动之中。

这是一座漂浮的工厂。它集合了钻井、动力、通讯、导航等设备,以及安全救生和人员生活设施,建造难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事实上,如今只有韩国、新加坡、挪威以及美国拥有这种能力。其中,挪威和美国目前主要提供一些核心部件,新加坡占据着用于浅海作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大部分订单,而大多数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都出自韩国。同时,新加坡和韩国造船厂已经达到满负荷,无法满足像巴西石油公司这种新近崛起的能源巨头们的贪婪胃口。2011年,该公司不得不把总价值约180亿美元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合约派给巴西四家尚无制造经验的船厂。据马士基公司(Maersk)估计,如今海上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市场每年的价值高达440亿美元。

中国很难对此无动于衷。不管从哪方面衡量,中国都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造船业中心之一,而且随时准备扩大影响力。大约10年以前,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快速扩张的中国造船厂即使不能夺取韩国在世界造船市场的全部份额,也将夺走其中的大部分,就像上一时代韩国造船厂横扫大多数欧洲造船厂一样,历史会简单地重复。同时,在最近的5年之中,中国大约有30家造船厂宣布进入海洋工程设备制造领域,其中20家称已具备了建造大型海洋钻井平台的能力。

但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虽然按总吨数来计算,中国现在得到的订单数量更多,不过按价值来计算,截至2013年7月,韩国在一年内生产的船只总价值比中国高出了76.2%。而且,对那些试图从产能过剩的散货船市场抽身转向尖端海洋钻井平台领域的中国船厂而言,这个相对狭窄的市场入口已经变得无比拥挤。致命问题在于,海洋钻井平台价格昂贵,没有船东会把订单轻易交到经验不足的制造商手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开发查看更多>页岩气勘探查看更多>宏华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