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特斯拉的中国路:狂热过后宿命难逃?

2014-03-24 15:59来源:OFweek电源网关键词:特斯拉充电桩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追溯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名之路”,可以说,IT界人士充当了开路先锋。从2011年开始,北京中关村的IT精英们就开始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热论特斯拉。随后,雷军、马化腾、杨元庆等IT大佬开始在公开场合大谈特斯拉及其代表的互联网对传统汽车产业的颠覆效应。

以互联网精神取胜的小米CEO雷军可谓是特斯拉在中国的头号粉丝,他在去年7月、10月两度造访特斯拉,并根据与马斯克的对话、试驾体验写成长文在网络上发表,对于特斯拉产品中浓厚的互联网基因、马斯克本人天马行空的创新精神,他一直赞不绝口。

在特斯拉尚未公布中国售价时,雷军就一口气订了两辆

无疑,共同的互联网基因,让IT行业人士在特斯拉身上找到强烈的共鸣,用雷军的话来点评就是:“有不少人批评特斯拉——有什么啊,不就是一辆电动车么——但你没见过、没开过,就不会知道这辆全智能的电动车有多酷。它把互联网的参与感、口碑营销等一整套全整上去了。它让你觉得,拥有一辆Tesla就是时尚,很酷。圈子里,以后汽车就只剩下了两种:一种是Tesla,另一种是其它。”

在雷军等特斯拉拥泵眼中,马斯克这样的硅谷英雄,将用全新的IT行业思维与技术,对传统汽车行业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

嗅觉灵敏的资本炒家们,则是特斯拉中国旋风的另一道推助力。

由于特斯拉股价连年飙升,今年2月一度飙升至265美元,是2010年上市时的15倍。“炒美族”在论坛与个人社交媒体上奔走相告,纷纷押注该股。特斯拉远在千里之外的股价飙升,在善于借话题炒作的国内A股市场也成为炒作利器,仅靠只言片语、逻辑经不起推敲的绯闻,江淮、福田、国机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的股价纷纷飙升,甚至仅仅一个特斯拉概念,就能拉动比亚迪、比克电池等一批电动车相关公司股价大涨。

车界巨头的爱恨情仇

对于雷军这样的IT新贵而言,关注特斯拉、互联网精神来强化自己作为行业变革者的身份认同,同时也希望从特斯拉身上学到IT企业向传统汽车行业渗透的成功经验。有消息称,雷军已经考虑造中国版特斯拉。

即便国内IT新军们造车看起来太不靠谱,但车联网技术、智能汽车带来的IT与汽车行业的融合趋势已是大势所趋。IT大佬们在公开场合早已表态,汽车就是继手机之后兴起的另一个智能移动终端——IT行业的下一个攻占目标。

相较于IT与资本投资界的一片点赞,汽车行业对于特斯拉的态度要复杂得多。一方面,这个外行在电动车市场开拓方面取得的突破令人羡慕嫉妒恨,但另一方面,传统汽车业又对这个总是爱口出狂言的颠覆者投来各种质疑。

对于传统汽车行业而言,特斯拉电动车目前在富豪圈子里所取得的市场成功、互联网精神与电动车的结合确实令人惊艳,但在大众化造车领域,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

汽车业界对特斯拉质疑最多的就是其电池技术。特斯拉的电池动力系统由7000块松下NCR186503100mah电池组成,这种电池也是最常用的笔记本电池。一些传统汽车巨头如通用、日产在电动车领域投入研发多年,却受制于电池技术与成本,迟迟难以大规模市场化。

特斯拉这种抛开大功率动力电池的做法能够代表今后电动车的发展方向吗?在被问及这方面问题时,通用等传统汽车巨头的研发高管们大多选择“笑而不语”。

对其电池技术的质疑,特斯拉常举出独特而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作为挡箭牌。在北京芳草地特斯拉展厅里,销售往往以此为话术,回应顾客对特斯拉电池是否安全的质疑。

电池管理控制系统被视为电动车的核心三电(电池、电机与电控)技术之一,业内约定俗成的看法是,一个真正有实力的电动车企业至少要掌握三电技术中的一项。相较于其他车企的电池管理系统只管理几十块顶多上百块的电池——聆风电池组有48个模块,每个模块有4个单体电池——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技术能够管理7000块电池正常充放电,确实难度也不小。

但其安全性正在受到质疑。自去年10月到今年2月,总销量不过几万台的特斯拉,就出现了4次起火事故,概率是几千分之一。也因此,在国内外,特斯拉的电池技术问题,始终是不断被人揪住的“小辫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曾指出:“特斯拉好像很火,但是它的电池体量大,价格高,安全也有问题。”

国内知名电池企业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更是在今年“两会”期间,直言炮轰特斯拉。

在他看来,在锂电池技术没有革命性突破、安全性不高的情况下,特斯拉的销量越多,事故也会爆发得越多,“特斯拉也很难再持续下去,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资本市场大阴谋。”

其次被质疑的是其发展模式。在经验老道的汽车巨头们看来,特斯拉这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太低估汽车市场的复杂性了,现在卖出这点销量,离成功还早得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