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特斯拉的中国路:狂热过后宿命难逃?

2014-03-24 15:59来源:OFweek电源网关键词:特斯拉充电桩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反方

中国造车门槛高小米汽车能否获得审批?

想开公司造手机人人都有机会,而想取得造汽车的准入资格就不简单了。自2002年以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非常规速度发展,家电业甚至烟酒行业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进入汽车制造业。如宁波波导、广东美的、河南新飞、宁波奥克斯、深圳比亚迪、云南红塔、四川五粮液等等。但是这些企业大多雷声大雨点小,只有比亚迪收购秦川后逐渐在汽车界占稳了脚跟。然而随着奥克斯“造车梦”的破灭,业界内外普遍对其他行业进入汽车业提出了质疑。国家有关部门也对其他行业“借壳造车”的行为提高了警惕,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中,对进入汽车行业有了严格的门槛准入条件,外行造车暂时进入低潮。

2007年国家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必须至少掌握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并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资质审定纳入公告管理。根据新规,小米如想造车,雷布斯必须提交申请,核准后方可生产。另外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并以适当方式对全部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传统制造业特点与互联网思维水土不服

汽车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其环境特点和智能手机等新兴产业特点不同。首先,汽车行业相对封闭,各大车厂努力打造专有的供产销体系,从确保产品差异出发,并不会与同行产生巨大共享。其次,几乎所有汽车厂商都生产接近标准化的产品,提供标准配置产品,并不不接受个人定制。消费者无从参与汽车的生产设计,被动满足自我需求。第三,汽车行业消费信息也具有不对称性,车辆故障后维修等数据等都掌握在车厂手里,在汽车交易中个体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车厂可以屏蔽对自己的不利信息。因此,国内汽车厂商所处环境特点与互联网开放、个人定制、信息透明公开等核心思维和精神相背离。

而用“互联网思维”打造风靡世界的特斯拉,在进入美国传统汽车销售领域时也遭遇碰壁。新泽西州宣布将强制执行一项禁令,不允许汽车制造商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此举将导致特斯拉汽车在该州的业务趋于瘫痪。

特斯拉尚未扭亏为盈小米更应专注现有核心业务

特斯拉虽然风头正盛,但至今仍然无法扭亏为盈。特斯拉汽车公司于近日公布了其201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根据数据显示,特斯拉在2013年第四季度共销售6892辆Model S车型,但依旧不能够让特斯拉公司扭亏为盈,其第四季度净亏损达1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0.97亿元),全年净亏损为7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

若小米打算跨界造车无疑需要做好前期无法盈利的准备,并且会分散专注智能手机的精力与资源,进而可能导致拖垮现有做奥性能发烧手机领域的领先优势。而之前针对小米欲进军房地产的新闻,雷军也表示还是会先专注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把现有的业务做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