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特斯拉的中国路:狂热过后宿命难逃?

2014-03-24 15:59来源:OFweek电源网关键词:特斯拉充电桩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早在2010年,马斯克嘲弄困境缠身的底特律大佬的不环保与僵化时,时任通用产品总监鲍勃˙鲁兹不客气地回敬道:“底特律至少还知道如何针对大众市场造车、卖车,特斯拉若能学会这一点,就算走运了,别低估了汽车市场的复杂性。”

吉利控股集团兼沃尔沃汽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则在两个公开场合表示,看不懂特斯拉的未来:“特斯拉到今天为止是成功的,其投资人是成功的,管理者也是成功的,至于以后怎么样,我不知道。”

迄今为止,特斯拉只有ModelS一款车型,累计销量不足3万辆,无疑是一个小众品牌,而奥迪、宝马、奔驰等成功的大众化高档车品牌,年销量早已突破百万辆级别。

目前,特斯拉的ModelS竞品定位为宝马7系、奔驰S级等豪车,要扩大销量与市场,势必要向下拓展产品线。特斯拉也明确表示计划推出价格更亲民的电动车。对于自认目前还处于创业阶段的特斯拉而言,大规模生产、成本控制和品质管控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不易复制的模板

正因如此,不少汽车业人士谈及特斯拉时都有些“羡慕嫉妒恨”的味道。多年致力于电动车推广的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以为意地表示:“只要市场有需求,比亚迪分分钟都能造出特斯拉”。李书福也曾放言,“造出特斯拉并不难”。

但这样的表态,在外界看来未免有些武断,甚至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电动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全世近期时常被雄心勃勃的人士问及,“我们也能造出特斯拉那样的车,不就是造型好看些,再弄些笔记本电池组装到一起么?”

在陈全世看来,这种看法忽视了特斯拉身上浓厚的创新精神与互联网基因,“为什么那么多传统汽车巨头都跳不出电动车产业难的障碍,一个硅谷出身的人却轻易打开了局面?思路决定出路,IT行业的思维与做法以及互联网精神让特斯拉在电动车上做到了很多创新,形成了很强的品牌号召力。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创新环境中,特斯拉也很难复制。”

同为硅谷出身的技术狂人,马斯克与乔布斯确有共同之处,同样重视细节,同样对产品完美有着“偏执狂”般的追求。而在产品的经营推广策略上,马斯克也效仿了苹果公司的成功经验,在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开设可与奢侈品牌店相媲美的直营店。

2010年,马斯克聘请了前苹果公司执行长官乔治˙布兰肯希普(GeorgeBlankenship)作为特斯拉商店设计和开发副总裁,负责拟定特斯拉零售战略和建设零售网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