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特斯拉的中国路:狂热过后宿命难逃?

2014-03-24 15:59来源:OFweek电源网关键词:特斯拉充电桩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LMCAutomotive亚太区汽车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认为,特斯拉和苹果公司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的公司,“它们在核心技术上或许没太多领先之处,但是把硅谷科技创新公司的思维带入传统制造业,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乃至变革。”

短暂的神话还是行业革命者?很快将首次正式造访中国的马斯克肯定会给出自己的答案。在特斯拉发展的10年历程中,桀骜不驯的马斯克已经习惯于与质疑各方打口水仗。从某种程度上说,特斯拉的成名也得益于一直相伴的争议以及马斯克本人的善辩。

小米能否打造中国特斯拉

据一位熟悉雷军的人士近日透露,小米未来可能会生产电动汽车,品牌为“绿豆”。该车的定位为北漂一族,类似电动房车。

电动汽车目前已经成为爱车人士的新宠,在该领域独领风骚的特斯拉更是俘获了不少人的芳心,其中就包括小米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雷军曾两度拜访特斯拉总部,也在实际行动上支持了特斯拉,其预订了两辆特斯拉,一辆给自己,一辆给他参与投资的UC的CEO俞永福。

雷军素有中国“雷布斯”之称,小米与特斯拉都具有一些相同的气质,比如互联网思维的基因,可汽车与手机不同的是,中国造车的门槛并不低,那么小米跨界造电动车能否成功?消费者又会不会买账呢?

正方

小米与特斯拉有共性可考虑进入电动车领域

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汽车公司定位为高科技公司,而非传统汽车制造商,他从纯电动车入手,用全新的销售方式改变着汽车的销售定律。从公司气质上说小米像特斯拉,他们具有很多相同的互联网基因。比如:第一,互联网标签。小米是国内手机中的互联网企业,特斯拉是全球汽车中的互联网企业;第二,互联网售卖。小米和特斯拉都采用网上预定直销模式,控制渠道成本;第三,互联网营销。定位于“发烧友”的粉丝文化,重视用户体验,用户对产品有很强的参与感。

互联网和汽车制造业革新需双管齐下

想在中国依靠汽车掀起一场互联网革命的前提是:让从前买不起传统汽车的普通人买得起一台智能汽车。没有互联网和免费开源的Android,十年前的小灵通用户也无法想象千元智能机也可以提供无穷的的娱乐和互联。万元智能汽车想在中国实现,必须依赖“软硬”两方面的共同创新。

支持小米跨界造车,不仅是汽车需要互联网来实现智能,也需要互联网来降低售价。目前汽车昂贵的售价和售后,很大程度源于垄断的销售体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