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页岩气开发:“国民合作”的机遇

2014-04-01 11:44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傅成关键词:页岩气开发煤炭消费页岩气储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是世界主要煤炭消费国,煤炭的大规模使用给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及空气污染治理带来巨大挑战。未来,中国必将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逐步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2012年,中国68%的能源消费来自煤炭,15%来自石油,天然气占比只有4%。中国计划到2020年将天然气占比提高到10%,并开始大力投资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及提高液化天然气储存能力。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天然气管道里程超过4.3万公里,2015年计划新增里程超过3.8万公里。

但是,中国国内的天然气生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2007年开始中国就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预计进口量将从2011年的281亿立方米增至2020年的770亿立方米。供应上的困境及高额成本让实现2020年的目标困难重重。

储量丰富 开发遇阻

美国页岩气革命似乎给中国带来好消息。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中国拥有约31.6兆立方米的可利用页岩气储备,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储备之和。如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中国的天然气缺口将得到非常大的缓解。

然而,美国页岩气革命恐怕很难在中国发生。与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开发条件较差,面临复杂的地质与环境问题。这意味着更高的开发、运营成本及更多的资金需求。同时,中国的页岩气开发还受制于技术的不足及基础设施缺乏等因素。

价格也是阻碍中国页岩气投资与开发的重要问题。中国还未形成页岩气的市场价格,只有在价格上让开发商和运营商有利可图,大规模开发才能成为可能。鉴于这些因素,短期内中国能否取得页岩气商业上的成功高度不确定。

中小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除了自然条件、技术、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先天不足,中国在企业经营体制及土地、资源产权制度等“软件”上的不足,也非常不利于创新经营模式的出现。

中美两国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的能源市场主要由央企巨头主导,美国页岩气革命的主要动力则来自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中小企业。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更易产生创新并推动技术进步。

美国现阶段的页岩气几乎全由私人公司在私有土地上开采。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虽然有最大规模的页岩气储量,但迄今为止都未被开发。因为当政府控制土地及资源开采权时,公司往往获利较小,风险较大。因此,他们更希望开发非政府所有资源,一是程序、政治上的麻烦较少,二是不需要跟政府分享所得利润。

美国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坚持矿产资源为土地之构成部分,因此土地所有权人即为矿产资源所有权人。在土地所有权发生转移时,除非出让人与受让人就矿产资源的权属另有约定,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也同时发生转移。

但很多国家采用的是与美国不同的土地资源制度,如法国、德国、中国都采用矿产所有权制度,即认为矿产资源不是法律上的土地构成部分,坚持矿产资源的独立性,分别设立土地和矿产资源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人并不当然成为矿产资源所有权人。不过,矿产所有权制度看上去更加公平合理,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的动力。

春天将很快到来

虽然中国页岩气目前发展比较缓慢,但在以市场为基础、采取更灵活的产权结构和激励制度,同时加强国内外合作的情况下,中国的页岩气发展的春天将很快到来。

美国经验表明,如果中国要开发其丰富页岩气储量,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复制美国的工业结构,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与美国全面民营企业主导的经济习惯不同的是,中国的页岩气不仅需要民企投资,也需要地方国企的涉足。这些规模稍小的民企和地方国企可以更加灵活、容易地与国外拥有相关经验和技术的企业展开合作。为了推动页岩气的发展,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鼓励这些民企和地方国企积极投入到页岩气的开发之中。中国首创现正与一家中国大型地方国企商谈合作,帮助他们开发页岩气、煤层气储备。

中国完全复制美国在页岩气上的成功,获得能源独立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过部分复制美国的成功,大规模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帮助中国在能源进口上取得较大的议价能力,中国的页岩气开发仍是可以做到的。

(作者系中国首创创始人兼董事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开发查看更多>煤炭消费查看更多>页岩气储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