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国能源独立之路

2014-04-02 11:30来源:《煤炭经济研究》关键词:能源消费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外向型需求引致油气供应风险

油气自给率过低给我国能源供应带来潜在风险。目前中东和非洲是我国主要油气进口地区,我国从这两个地区的油气进口运输线路单一,对好望角、霍尔木兹海峡以及马六甲海峡有高度依赖。这些地区是动荡冲突和恐怖事件高发地,我国对这些地区的外交实际影响力以及军事控制能力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我国远洋自主运输能力不足,目前国内油轮承担的进口油气运输量尚不足总量的1/5,其余全部依靠外轮。供应风险的另外一方面表现是亚洲溢价。亚洲地区石油进口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购买中东原油需要支付比欧美国家更高的价格,从而形成亚洲溢价。

3、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的环境问题

由于大量使用煤炭等高碳能源,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长颇具代表性。

EIA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2011年国内碳排放量达到87亿吨,超出美国近22亿吨。2011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0%,而美国和欧盟则分别降低了1.8%和2.8%。

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发展目标。2005年以1978年不变价格水平计算的GDP为1.53万亿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4.6亿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为35.8亿吨/万亿元。

到2020年,如果碳减排目标能够实现,意味着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7亿吨/万亿元。结合我国今后一段时期GDP年均增长率7%的假设(假设依据来自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测算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数量。

根据预测结果,当前至2015年我国碳排放量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规模,排放规模大约在88亿吨,2017年之后出现缓慢下降趋势。

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由于美国在碳减排问题上态度强硬,且一直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因此经常遭到全球各国以气候变暖为由的声讨和谴责。但如今美国已经不是碳排放的“领头羊”,取而代之的是中国。

在近年的多次国际气候大会上,中国常被发达国家指责为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不够积极和负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因排放问题对中国表现出不友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消费查看更多>新能源发电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