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国能源独立之路

2014-04-02 11:30来源:《煤炭经济研究》关键词:能源消费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能源粗放利用

从横向比较方面看,201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从纵向比较方面看,我国自2000年以来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GDP能耗总体处于上升状态,最近两三年才出现下降趋势,见表3。能耗水平高是我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形成过高的对外依存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潜在的影响国家能源安全的因素。

三、新时期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1、总体思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供需缺口正在加大,需要充分依靠国内国际市场满足国内能源需求,但在依靠和利用海外能源资源的同时要有充分的能源安全观和风险意识。基于这一认识,新时期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程度应以能源自给率稳定及提升为核心目标,以提高国内油气供应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能效水平,增加化石能源之外的新能源供应。

一旦有了较高的能源自给率,国家就可以有多种能源消费优化组合模式的选择。在和平和经济稳定时期,可以通过公平贸易获取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国内的能源供应可以作为储备,也可以作为“抗衡”国际能源贸易中具有明显卖方市场特点的“亚洲溢价”行为,从而保护国家利益;在非和平时期和经济波动时期,可以通过国内有效供给避免能源供应中断和面对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无能无力。当前我国能源自给率已经高达92%,但油气自给率远低于这一水平,能源结构不够均衡,油气供应是理论上影响国家能源安全的“短板”,应该作为发展和改善的重点。

2、对策与建议

(1)以提高能源自给率为出发点,设计好能源产业结构转型路径

① 做好煤炭深加工和精细化利用

我国资源禀赋特点是富煤贫油,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6.2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依然占到了67%,这一比例远远高出世界平均值30%。要解决好能源安全保障问题,不能无视煤炭长期占据能源消费统治地位这一现实问题。能够将煤炭资源禀赋优势与油气需求增长二者兼顾且具有经济技术可行性的唯一办法就是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煤炭深加工产业,以实现煤炭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有效替代,通过煤炭深加工提高油气自给率。

② 做好现有油田的挖潜、新油气田的勘探以及非常规油气产业化推进工作

我国大型油气田经过几十年的生产之后目前普遍进入中后期,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已降至5000万吨以下,胜利油田原油年产量维持2000万吨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老油田并非没有潜力可挖。通过提高采收率等技术的应用让老油田焕发青春不是没有可能。

国内大庆油田注重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就取得了突破,目前油田主力区块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做好老油气田挖潜的同时,还应注重做好老油气田扩边勘探以及新油气田的发现工作,鼓励企业增加油气勘探投资,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军,力争发现更多的新增储量。特别要重视国内非常规油气如煤层气、页岩气的产业化推进。

③ 加快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产业链建设

如果加大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力度,那么因煤炭消费导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势必又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因煤炭深加工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其他环境问题,提高能源自给率的意义就要打折扣。从技术的角度看,创建集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于一体的产业链(CCS)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业内主张的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驱煤层气就是该产业链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发展二氧化碳咸水层埋存也是在完成二氧化碳捕集之后有效实现封存的重要路径。

④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若能提升,能源消费总量可以得有有效控制,有利于能源自给率的提升。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国内有研究成果显示,结构变化导致的节能对总能量的贡献率为60%-70%,技术节能的贡献率约为30%-40%,结构节能是关键中的关键。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落后于发达国家近10个百分点。除优化能源行业结构实现能源产出效率提升之外,还应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国家长期重要的发展目标,使其朝着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⑤ 做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与推进

发展新能源是理论上对煤炭和石油天然气形成有效替代,提高国内能源自给率的现实路径。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有三十年历史。发展至今,无论是在在产业规模还是技术进步方面,新能源产业都有一定进展。但从满足国家能源需求角度看,目前的新能源产业依然非常弱小。

2000年新能源发电生产9318万吨标煤,占能源生产总量比例为6.8%;到了2011年,这一比例变味8.8%,10年仅增长了两个百分点。鉴于我国目前的能源形势,应着力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加快推进,实现新能源对油气的部分替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消费查看更多>新能源发电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