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技术正文

百问三峡(七)——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

2014-05-04 09:1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水库长江三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9.怎样对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进行监测?

1996年开始,三峡工程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其目的是为了解并掌握三峡工程运行后生态与环境变化的时空规律,验证与复核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落实工程运行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以充分发挥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减免不利影响,使受工程影响地区的生态与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的范围在地域上覆盖了自上游库区、中下游直至入海口的可能受工程影响的地区。该监测网包括气象观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水质监测、水文泥沙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震观测、库岸稳定观测、人群健康调查与观测、土地资源观测、陆生动植物及物种资源观测、水土流失监测、河口生态监测以及遥感监测等内容。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正式启动以来,对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取得了大量数据与成果。自1997年开始,每年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汇总监测结果后,向国内外发布《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把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如实地公之于众,至今已历15年。

70.三峡水库的运行对长江入海口有什么影响?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的来水来沙发生变化,崇明岛和滩涂的淤长速度会不会减慢?长江入海口江段的盐水入侵(海水倒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长江入海口江段,上起江苏省江阴县鹅鼻嘴,下至上海市崇明岛以东约57千米的鸡骨礁,全长约232千米。该段一方面有长江径流下泄,另一方面又有海水随潮上溯,是淡水和盐水交汇混合的地方。上海市就位于该段长江的南岸。

崇明岛和沿海滩涂的淤长速度减慢问题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水流输送到长江入海口的泥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三峡水库下泄的悬移质泥沙(约为入库悬移质泥沙总量的32%);

冲刷下游河床补给的泥沙;

长江中游以下各支流来沙。

经测算,三峡水库蓄水后,每年输送到长江入海口的泥沙量约比蓄水前减少约50%,崇明岛和沿海滩涂的淤长速度也相应减慢。不过崇明岛和沿海滩涂淤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对稳定河槽和维护入海口拦门沙有利,对发展长江口航运事业有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三峡水库查看更多>长江三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