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混合所有制:热与冷的背后

2014-05-05 09:53来源:中国民商 记者:陶卫华关键词:混合所有制能源局长江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企业家这十年

民营企业在混合所有制中失去的主要是企业和资产,收获的主要是血泪。如果对产权没有明确严格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要真正地激励起千百万的企业家在一个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演出威武雄壮的创业故事,那是办不到的。

冯立果在回顾近代150 年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后感叹,混合所有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从来不是一个“好东西”。他称自晚清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可谓“命运多舛”,甚至现在仍然有一些有历史感的民营企业家,一听说要搞“混合所有制”,心里就一阵阵发紧,不知是福是祸。并得出结论,“民营企业在混合所有制中失去的主要是企业和资产,收获的主要是血泪”。

即便梳理近十年企业家的命运,也不难发现,中国的企业家在迈进市场经济之路上,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坎坷。《财经》杂志在梳理这一段历史时点评:“如果对产权没有明确严格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要真正地激励起千百万的企业家在一个不确定性的市场中勇于拼搏,演出一系列威武雄壮的创业故事,那是办不到的。”

很多人对这十年间国企改制的标志性事件“顾郎之争”留有印象。这一发生于中国市场化转型关键期的事件,一度引发了人们对市场改革方向的大论战。2004年8月,来自香港的经济学教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指责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美菱等四家国有企业中使用了欺骗手段,席卷国有资产。郎咸平认为,正在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真正使国有企业走上正路,而只是民企瓜分国资的一场“盛宴”。

当时中国的国有企业改制如火如荼。由于国家作为所有者在国退民进中未能负起应有责任,对受托行使权力的人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同时在改制中国有企业职工的利益受损,国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于是民怨开始逐步积累,而且向参与国企改制的企业家身上集中。

顾雏军曾是一个拥有专利技术的制冷工程师,后来下海经商,在海外挣得“第一桶金”后回到国内,收购了负债累累的科龙公司,而后又收购了数家国有企业,声名鹊起,被誉为“中国第三代企业家”的领军人物。面对郎咸平的指控,顾雏军强硬回应,由此引发了“郎顾之争”。

以郎咸平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国退民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质就是民营企业侵吞国有财富,应该叫停。而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必须坚持改革的大方向,同时增强透明度和程序的合理性,尽最大可能减少改制中的攫取损失。

随着争论话题向纵深发展,对国企产权改革的追问,又演化成为关于市场化改革路径的大争论。在这场后来被称为“改革第三次大争论”的过程中,评论的对象从针对个别企业家的议论,蔓延到对整个企业家群体的评论。在一些人看来,企业家是一个面目可憎的社会阶层,他们虚骄蛮横、贪得无厌、为富不仁,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盗窃国有资产的过程。国企改革在巨大争议中搁浅。

“郎顾之争”以郎咸平爆得大名、顾雏军锒铛入狱画上节点。2005 年7 月,顾雏军被拘留时佛山市政府强制接管科龙电器。虽然按照中国的公司法,政府没有任何权力接管一个上市公司。蹊跷的是,尽管有关部门提交的22 份司法鉴定报告被法庭认定无效,最初立案的很多严重指控都被撤销,但是顾雏军还是在被拘押一年多以后被法院判处十年徒刑,个人财产也被冻结划走。

企业家的价值认同随之跌落到了历史的低谷,一股质疑民营企业家财富来源的社会情绪悄然涌起,在2006 年达到高潮。当时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胡德平公开发表观点,指出清算企业家“原罪”的说法“就是否定改革成绩”,“如果不考虑历史的环境条件,一味用法律、用宪法大帽子扣下来,非常吓人,但不能服人”。胡德平的观点激起巨大的社会争议,与赞成者比起来,反对的声音更为响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混合所有制查看更多>能源局查看更多>长江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