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建设需要“安全帽”(图)

2014-05-09 11:13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蒋志海关键词:核供热堆核电建设核电选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但是,由于核电站对于地质等外部条件的要求近乎严苛,沿海适合新建的厂址越来越少﹔加上内陆电力需求的增加,内陆建站似乎不可避免。

然而,反对内陆建设核电站的声音层出不穷。潘自强认为,民众不应纠结于核电站建在内陆或是沿海,应该关注的是选址的地质条件是否适宜。

隻要地质条件足够稳定,符合建站的要求,并在建设过程中达到相关的设计指标,就可以建。”潘自强告诉记者,在内陆建核电站,美国、法国早有许多成功先例。

鉴于日本核事故的教训,潘自强认为,要保障核电设施的安全,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要保持沟通。

被放大的核电站辐射

前些年曾有一则谣言流传甚广:去核电站工作之前要先生孩子。潘自强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核电站工作人员生不了孩子,这是人们对核电站工作认识的误区。”他表示。

核电站是个非常復杂的系统,一般分为两部分:利用塬子核裂变生产热量的核岛和利用热量发电的常规岛。也就是说,所有与核辐射有关的部件都装在核岛裡。在发电过程中,核岛内的热量在自身的管道内传递,其通过管壁的接触把热量传到蒸汽汽轮机中,汽轮机则装配在常规岛裡。与外界接触的核设施为常规岛,无核辐射。

核电站工种繁多,包括热工、电力、机械、仪控、焊接、无损探伤、核物理、燃料、辐射防护、核工程等,也包括水工、土建、化学等各个专业,但能接触到电离辐射的屈指可数。即便有少数的工种会接触到核岛(核岛拥有燃料元件包壳、压力壳、安全壳等安全屏障,在这些屏障之下,核电站向环境释放出的辐射量是极其微量的),核电站的辐射控制也非常严格,一定在技术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此外,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郭秋菊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核电站周围还会设置安全区,保障一旦发生核事故,便于公众疏散的安全距离。

“但距离不是我们判断受到辐射剂量多少的标准。”郭秋菊说,公众受核辐射的影响取决于接受到的辐射剂量的多寡。“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在它西北方向30多公裡的地方,理论上已超出了安全距离,但由于泄漏的放射性核素在经过该地区时有降雨而发生沉降,导致那裡成为放射性污染严重地区。”她解释道。

当然,核泄漏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生的。在反应堆的设计中,科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保障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固有安全性的塬理较为復杂,类似“不倒翁”,即当外界破坏了反应堆的平衡时,在一定范围内反应堆能不靠外界干预可自行回到塬来的状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供热堆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电选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