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华润傅育宁的三大挑战

2014-05-13 10:25来源:《国企》杂志 记者:刘青山关键词:傅育宁华润电力宋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挑战三:新一轮国企改革华润怎么办

三九药业是一家因为扩张不当而濒临倒闭的央企,后被华润重组。5年来,这家企业起死回生,市值增长50%,利润增至原来的3倍多。

在分析其变化原因时,华润三九(000999,股吧)总裁宋清认为,市场化改革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考核机制为例。“在老国企体制下,一帮人经常会为了完成多少指标而讨价还价。有时候明明业绩能增长20%,为了预防意外,报指标时可能会报15%,然后再按照领导要求涨到18%,皆大欢喜。”宋清说,“华润从来不在数字上提要求,而是明确一年要做哪几件事。方向明确了,事情做好了,指标自然也就完成了。”

多年来,秉持“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业定位,华润在充分市场竞争的七大领域建立了行业领导地位,可谓国企中的纯市场类企业。加之总部位于香港,对市场化的认知更加深刻。汇丰环球银行香港及大中华区主管刘哲宁评价道:“华润在中国企业里是管理理念跟国际最接近的,又非常了解中国的市场需求,是将二者融合得最好的。”

华润集团助理总经理兼华润置地董事长吴向东也认为,华润可能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央企。“但是,华润毕竟是国企,体制内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优点、缺点、特点,在华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和体现。”

以用人制度为例,经过多年的努力,华润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集团的干部队伍由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职业经理人组成。但受限于国家政策,华润在经理人长效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尚未实行国际上常用的职业经理人中长期激励方式—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由此,华润创业首席执行官洪杰认为,华润过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人的因素而不是体制、机制上的必然,不可复制且很难持续。

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高级副总监余忠良认为,华润的成功如想持续,必须在体制上有所突破。他建议,华润在下一阶段的改革中,可以探索业绩股票、岗位分红权、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完善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经理人短期和中长期激励机制。

余忠良判断称,今后国资委对华润集团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定位于“以管资本为主”。届时,华润可以考虑在保持目前战略管控型业务(SBU)的基础上,增加资本管理型业务(PE和公募基金),打造战略管控型业务与资本管理型业务双轮驱动的新业务组合。

与华润一样,招商局集团同样极富创新意识。

改革开放早期,招商局率先投资大陆,在蛇口进行了企业制度、土地制度、激励机制、人事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革和探索,为社会进步尤其是国企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此,傅育宁表示:“招商局留给我们后来这些人最重要的是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的精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傅育宁查看更多>华润电力查看更多>宋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