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政策正文

《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文

2014-05-21 08:35来源: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脱硝设施脱硝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压缩过剩产能。加大环保、节能、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提高节能环保标准倒逼“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财税、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发挥优强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通过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压缩过剩产能。(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国资委、省安全监管局等相关部门)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完善产能退出机制,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认真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越权核准的违规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不准开工;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

三、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七)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供应。新增天然气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或用于替代燃煤,合理布局煤制天然气气源点。科学有序发展水电,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境保护厅、省国资委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八)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要加快建设与改造,提高煤炭洗选比例。(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境保护厅、省国资委、省安全监管局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2014年6月底前,13个设市城市建成区划定和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向社会公开,禁燃区内禁止原煤散烧。(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工商局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九)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家或省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要求,无能耗限额标准的,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国家颁布的一级能效标准。(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四、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十)调整生产力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重大建设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违规建设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加强产业政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严格控制生态脆弱或环境敏感地区建设“两高”行业项目。加强对各类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十一)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未通过能评、环评审查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贷款支持,有关单位不得供电、供水。(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政府金融办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十二)优化空间格局。根据《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开发格局,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强化城市空间管制要求和绿地控制要求,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严禁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实施工业企业出城入园,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结合化解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到2017年,完成首钢贵阳特殊钢厂、遵义碱厂、遵义钛厂等共43家企业的搬迁计划。(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十三)建立以贵阳市为中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由省环境保护厅、贵阳市政府牵头,建立由贵安新区管委会和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黔南州等市(州)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以贵阳市为中心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工作,对位于贵阳市主导风向范围的贵安新区、龙里县、惠水县、遵义县、黔西县、织金县、平坝县等县(区)在产业布局、污染减排和污染源管控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定期组织召开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工作会议,通报相关工作情况,研究部署相关区域产业布局、污染减排和污染源管控工作;贵阳市在主导风向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监测主导风向环境空气质量。贵阳市政府要针对新城区、老城区、核心区和周边区域的不同实际,制定本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控实行分类指导、细化管理,确保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责任单位:各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指导、协调、配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防治查看更多>脱硝设施查看更多>脱硝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