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俄天然气合同背后的几点反思

2014-05-27 11:53来源:中国石油报关键词:天然气协议天然气价格能源合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我国有能力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现对外能源合作的突破;但从另一方面思考,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国际环境相对平稳的条件下推进大宗能源交易;是不是只有靠国际环境的突变才能推动这些项目的进展;以及如何在国际环境突变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中俄天然气合作是长期的过程,签署合同只是实现供气的第一步。从现在算起,俄罗斯天然气至少还有四年才能经东线管道进入中国市场。在此期间,双方还需要在相互免税、预付款条件、管道建设等方面继续进行谈判,从远景上看,双方还将讨论西线管道建设和东线管道扩建等问题。反思我们的不足,对于推进中俄天然气合作,乃至中国能源行业的改革和对外能源合作,都是有好处的。(作者:刘乾,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报专栏评论员)

声音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

(中俄天然气合同)对中俄的关系是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从中国来讲,是中国油气进口市场的多元化;从俄罗斯来讲,是它的出口的市场多元化。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海运少将:

提到购买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拿部分外汇储备做“预付款”,这应该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中国的资源需求是旺盛的、长期的,外汇储备这样利用是很好的选择。这不仅对我们的能源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而且金融安全也会是很好的选择。事实上我们也在这样做,但规模还可以继续扩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协议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能源合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