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雪域高原绘蓝图 川藏联网铸辉煌

2014-07-01 11:14来源:中电工程关键词:川藏联网电网建设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艰苦的工作,使各分队队员之间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在无人区作业中,曾有工程队员被棱镜杆根部尖端划破眼角,血流不止。在另一座大山800米高差位置上的队友,从对讲机中得知情况后,立即下山,再爬上对面有600米高差的山上,接替队友继续工作。曾有队员在完成本队工作后,放弃休整时间主动翻越海拔4500米的高山支援其他队友。正是队友间这种大爱无私的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和亲密无间的协作配合,为整个工程队克服重重困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短短两个月时间,西南院完成了所负责标段的全部野外终勘定位工作,为后期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突破设计难点,为工程建设绘制美好蓝图

恶劣的工程环境带来了无法回避的设计难题。怎样突破地质条件恶劣、交通运输条件较差、气象条件复杂、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设计难点,一一摆在了西南院工程人员面前。

为破解这些难题,西南院充分发挥了在山区输变电工程冰区划分、微地形和微气象判断、冻土施工设计、高海拔电气绝缘、全方位长短腿及不等高基础设计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同时,针对川藏联网工程沿线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西南院开展了“地质灾害全过程风险管控关键技术研究”、“高海拔地区交流负荷绝缘子应用研究”、“变电站高海拔外绝缘特性研究”、“导线选择研究”和“新型四组合角钢研究”等19项专题研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到工程设计中,合理确定了工程导地线选择、高海拔绝缘配置、杆塔布置、防风抗冰等关键设计原则,为现场设计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确定了杆塔使用条件、绝缘配置及各项防灾抗灾措施,逐基判定地质条件,现场划分气象条件组合,全线划分出10毫米、15毫米、20毫米等9种冰风组合气象条件用于设计安全计算,为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奠定了扎实基础;专门安排了大件运输专业人员现场踏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设备运输因素、合理选择路径,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和运行维护难度;依托工程环评水保评审意见,开展了环保水保专项设计,做到每一基铁塔均有相应处理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在线路设计中,西南院利用海拉瓦技术和最新高清晰度卫星影像、航片和GPS等高科技手段,对路径大方案的优化选择和局部方案进行了详细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避让密集的居民区、林区及不良地质地区,优化选择出了最佳路径方案,具有线路长度最短、平均海拔最低、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最好、公路利用率较高、建设及运维条件最好、工程投资最省等优点。

原标题:雪域高原绘蓝图 川藏联网铸辉煌——中电工程西南院承建藏联网工程纪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川藏联网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