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谢子聪:满地充电桩并不意味实现电动车商业化

2014-07-02 10:05来源:环球网科技作者:芮益芳关键词:充电桩电动汽车中联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然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扶持、鼓励声越来越高,个人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却比上期减少近三成;加之汽油价格、停车费用居高不下,等待摇号的普通小客车购买人群数量仍持续走高。但在没有建好一个完善的城市加电站网络和使用保障体系的现状下,人们还是会对电动汽车理性观望。

谢子聪认为,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展,绝不是建设多少个充电桩的“数量”问题,而是与加电站网络“方便快捷”业态对标的“品质”问题。因此,城市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顶层设计,包括城市网络建设的战略规划、实施策略和政府配套的补贴政策。

电动汽车商业化如何破局

停车难是中国很多大城市的共识,大多数小区业主的固定停车位数量都难以确保,充电桩就更难建设。此外因为电量的负荷原因,不少大型社区的物业也不同意安装充电桩。谢子聪认为,国家花了大力气去推,包括北汽、江淮、比亚迪等车企也在努力,但是这些年来收效甚微。

谢子聪认为,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的主体是“1+4”运作机制,1=城市,一方城市政府是给项目的市场和孵化器。所以,它具有市场提供主体和政策孵化主体以及未来发展税收和减排的问题;4个联盟就是整车、电池、能供、资本这一共同体,以这种模式统一好一个机制,将来做商业模式和整个运营就有路径可循。

谢子聪带领的中联达团队结合从业经验和现实难题总结出两条路线:一、走技术思维路线;二、走商业思维路线。而当技术思维在近期无法解决电池市场问题时,商业思维路线的优势渐显。通过架构“电池租赁、充换兼容”的企业商业模式的原理,解决当前电锤技术的“购买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少”等影响商业化的系列难题,是中联达认的核心理念。

对此,中联达的策略是,首先通过建设覆盖城市全城范围的加电站骨干网,采取动力电池2-3分钟快换的方式来打消用户对于续航、网点的顾虑。但是“换电模式”需与“电池租赁”相结合而存在。

谢子聪表示,相对于依靠社区驻地充电桩进行充电的加电服务来说,电池租赁+公共快换的换电模式最大的好处不仅在于,不用担心加电时间长、续航里程段、加电网点少的问题,电池产权是机构所有,个人用户无需购买电池,也不用面临更换电池的成本和维护问题。

对于加电服务机构来说,采购和统一维护的方法也降低了电池的采购成本,并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消除了电池运营安全隐患等。另外,通过废旧电池梯度使用增值,还有利于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建立可控机制。

智慧城市需要“绿色交通”来实现,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进步,首先会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还减少了我们对于化工能源的依赖。谢子聪认为,这是一个新兴产业系统的工程创新,而不仅是产品,所以要以产业创新思维来把控。在电动汽车真正普及的未来,绿色交通的梦想也才能照进现实。

原标题:谢子聪:满地充电桩并不意味实现电动车商业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中联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