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谢子聪:满地充电桩并不意味实现电动车商业化

2014-07-02 10:05来源:环球网科技作者:芮益芳关键词:充电桩电动汽车中联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及全球战略安全不定因素的加剧,欧美发达国家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制定了多项公共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斯拉入华,点燃了国人对于电动车的最大热情。

中联达(北京)电动汽车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电动车商业模式研究学者谢子聪在接受环球科技记者时表示,特斯拉商业模式中最致命的问题是“车电捆绑销售”和“超级充电站问题”,车辆捆绑电池一体销售会造成价格走高且用户面临着更换电池的成本问题,而快充模式又加速了电池寿命缩短。谢子聪认为,特斯拉在中国很难有所斩获。

电动车推广难的真相

在大众眼里,外形酷炫的特斯拉更像是“富人的玩具”。对于我国大范围推广电动汽车的计划而言,依赖高价的外国进口汽车并不现实。那么,国内在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的道路上,又面临哪些难题呢?

日前,《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14-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出台,计划4内年提供17万辆电动小客车指标,到2017年建设一万个快速充电桩

“如果在一个城市满地建上充电桩就能实现电动乘用车商业化,那么富有创新经验的欧美国家还会等待我们吗?中国人还有机会吗?”谢子聪认为,电动汽车绝不仅仅面对解决电能供给的问题。从之前国家在示范工程的推广结果来看,充其量只是配合城市政府和车企要求,建设了数量更多的充电桩在“瑟瑟寒风中矗立”。

谢子聪认为,阻碍电动乘用车商业化推广的主要难题在于:动力电池的技术现状不能满足车辆市场的需求。目前的动力电池技术对于车辆的市场销售有六大影响:购买成本高;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短;补电网点少;维护不方便。

原标题:谢子聪:满地充电桩并不意味实现电动车商业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中联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