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9、BYD(高能量电池) BYD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创立于 1995 年,是一家香港上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现拥有IT 和汽车两大产业群。目前比亚迪占据了世界9.8%的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为国内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高能量电池,出货量约为300 万节/月,该公司目前正在加紧开发高功率电池。 10、Lishen(高能量电池) Lishen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专业从事锂离子蓄电池技术研发、生产和经营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占地8.5 万平方米,成立于1997 年12 月25 日,注册资本8.5 亿元人民币,总资产28 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司已具有2.5 亿只电池的年生产能力。
11、ATL(高能量电池) ATL 香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开发和生产适合于OEM 客户的高能量锂离子电池的电芯,2005 年日本著名的电子企业TDK 公司用约1 亿美元完成了对ATL 公司的收购。ATL 目前在东莞设有两家独资企业: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2、BAK(高能量电池) BAK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是2001 年成立的高新科技企业,美国上市公司,注册资金8260 万美元,主要从事高能量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近期内,随着比克公 司日产100 万只锂离子电池芯项目完成投产(据称,该数字可信度不高),比克公司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锂电专业制造商之一。
13、E-one(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E-one Moli(台湾能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77 年的Moli Energy 系全世界第一家投入锂电池生产领域的工厂,座落于加拿大温哥华市郊,研发阵容坚强,在电池技术领域中拥有许多关键性的专利,并已在全球 33 个国家中取得注册商标。 1990 年Moli 加入日本NEC 集团,并于1994 年改装设备着手量产锂离子电池,次年上市销售;目前拥有四条圆型锂离子电池量产线及300 余员工,月产能可达180 万颗,主要生产供给高能量锂离子电池和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14、A123(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A123 系统公司创立于 2001 年,由麻省理工,摩托罗拉,通用电气及其他投资者共同创建,是一家研究,生产及销售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高科技公司,其总部及研发中心设在美国马萨诸塞 Water Town,在美国、中国(包括台湾)、韩国设有制造工厂,目前年产量已经超过500 万只锂离子电池,用于电动工具及远程信,客户包括 Black&Deker, Motorola, Google, GE 等。公司正在常州筹建高博能源电池组装厂,专门生产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现有客户包括GM, BMW,Volvo 等。美国A123 系统公司在常州设立了两家子公司,常州高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和常州高博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镇江设立了镇江高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根据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求》等4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以上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5年3月14日。标准编号:SJ/T12001-2025标准名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
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盐湖”)近日在青海正式揭牌。这被认为是央地协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盐湖产业“航母”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五矿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盐湖由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五矿盐湖有限公司3家企业组成,员
为加快建设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等落实回收主体责任,方便消费者规范交售,推动锂电池安全、高效回收利用,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印发了《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为指导各地
1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提升产业链式集群水平。深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加强产销、产融、技术、人才等对接,不断提高重点产业链省内产业配套率。强化链式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329.2万吨,同比增长32.9%,主要增量来自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达到242.7万吨,同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为加快提升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确定了15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一批),其中包括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锂离子电池标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8日消息,太蓝新能源生产制造基地二期工厂将于2025年一季度完成竣工验收,预计2025年3月开始进场装修。太蓝新能源生产制造基地二期工厂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盛新城,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将建设半固态锂电池电芯产线及半固态锂电池PACK产线,项目规划产能2GWh,以生产乘用车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其中动力、储能、数码电池出货量分别为780+GWh、335+GWh、55+GWh,同比增长23%、64%、14%。从技术路线占比看,2024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货量560+GWh,占比动力电池总出货量比例达到72%。2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28.6%,达到227.5亿平米,其中湿法隔膜出货量达到174.9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量达到52.6亿平米。从不同类型隔膜出货量来看,EVTank统计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宁德时代旗下江苏时代溧阳工厂荣获由欧洲知名管理咨询集团瑞欧盈-埃非索管理咨询公司(ROI-EFESO)颁发的工业4.0中国奖“智能可持续奖项”。至此,宁德时代已有三家工厂获得智造领域的“诺贝尔奖”——“工业4.0奖”,是全球锂电行业唯一获奖者。据了解,ROI-EFESO工业4.0奖自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近日,厦门市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由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承建,是福建省首个碳足迹数字化认证平台。据悉,该平台首单完成了厦钨新能源三元材料产品的碳足迹认证。三元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种关键材料,主要出口到欧盟。经厦门产权
6月11日松发股份公布,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宁波利维能持有的安徽利维能不低于51%且不高于76.92%股权,具体收购比例待进一步论证和协商。本次交易完成后,安徽利维能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本次交易不涉及公
近日,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向云南各州、市应急管理局,各有关中央驻滇和省属企业印发了《云南省新能源行业领域产业链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记者从云南省应急管理厅安全生产基础处了解到,此次整治工作覆盖全省范围内的新能源企业,以光伏产业和锂电池材料生产制造等企业为重点。重点整治范围主
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产业规模,临沂发布《临沂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立足现有基础和巨大潜力,做强现代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四大支柱产业,强力突破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服务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临沂现代战
8月22日,壹久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通过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正式落户常州武进高新区,该公司也成为在武进区成立的又一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500万美元,由香港壹久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主要进行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设计和生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武进区倾力打造的十大产
瑞恩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2002年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锂电隔膜领域的企业。据龙朴咨询统计,经过15年的发展,截止到目前我国已有47家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产能超过26亿㎡,而新的投资项目仍在源源不断上马,若已经公开的项目全部投产,到2020年预计我国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将达到70家,产能将超过80亿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旺达或公司)10日发布公告,欣旺达控股子公司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锂威)近日使用其自有资金5000万元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锂威)。投资主体情况:新成立公司情况:公司名称:惠州锂威新能
近期多家锂电池生产企业在互动易平台表示,由于新能源车需求进入爆发期,动力锂电池供不应求,产能率先投产的企业优势明显。相关企业表示,动力锂电池生产有一定技术壁垒,估计3至5年内动力锂电池市场良好。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35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相比2月份的5260辆,环比增长157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表示,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固态电池在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有望与液态三元电池接近,理论上可以实现“固液同价”。比亚迪已于2024年完成60Ah全固态电池的中试下线,并计划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
近日,比亚迪储能与沙特电力公司成功签署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合同,容量达12.5GWh。加上此前已交付的2.6GWh项目,目前双方合作总量已高达15.1GWh。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迈出坚实而关键的一步,为沙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沙特实现“2030愿景”目标。这也意味
相比于国内销量的在增长,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速更快。根据市场数据,1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超10%,而在出口方面,国内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了13.9万辆,同比增长29.4%。1月份,新能源汽车整体延续去年强势增长特征,新能源车型在乘用车出口总量中的占比达到36%,较去年同期增长近8个百分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11日,韩国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894.4GWh,同比增长27.2%。其中,六家中企上榜全球动力电池装车前十榜单,装车量均超2023年全年,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其中,宁德时代以3
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持续挑动着行业神经。行业预计,目前国内半固态电池技术先行,2025年具备固态电池技术内容的出货量(包括车载与非车载领域)有望突破10GWh;全固态电池当前处于核心技术突破和验证阶段,有望在未来2-3年完成小批量上车。2025年开年以来,国内外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1月,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轮销量大考,各大车企纷纷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从比亚迪的稳健增长,到新势力品牌的激烈角逐,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比亚迪以30.05万辆的销量继续稳居行业前列,其在商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的强劲表现,进一步巩固了
开年以来,车企相继制定了新能源汽车2025年的销量目标,从目标量及增长率来看,不仅预示着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信心,也预示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5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其中,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为30万辆,目标增长率达122%。2024年其实际交付量超过13.5万辆,超额完成全年13万台的
2月3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汽车连续2年的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2024年的中国汽车出口量为585万辆,比2023年增长了19%,排在第二的日本则下降5%,出口量为421万辆,此举进一步拉大了领先的优势。同时,2024年的日本国内纯电动汽车新车销量为5.97万辆,较上年减少32.5%,4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月4日,比亚迪发布1月产销快报,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0.05万辆,去年同期为20.15万辆;1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6.63万辆;1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5.511GWh,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5.511GWh。
北极星储能网讯:1月24日,中国华能2025年度4GWh储能系统框采中标候选人公示,共有10家企业入围两个标段,整体报价范围为0.48-0.55元/Wh。海博思创、比亚迪、华能清能院均同时入围两个标段。值得注意的是,在组串式储能标段中,开标记录中最高十家、最低十家企业均未入围。据悉,本次招标预估采购总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海外报道,比亚迪将在印度尼西亚开设大型电动汽车工厂,有望在2025年底完工,新工厂将能够每年生产150,000辆汽车,总投资10亿美元。据比亚迪印度尼西亚总裁赵鹰介绍,比亚迪计划利用新的电动汽车工厂进行出口,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另外,由于10亿美元的投资,比亚迪暂时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