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海上风电访谈正文

江苏海上龙源潮间带风电项目开发过程及思路

2014-07-30 09:01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潮间带风电海上风电开发潮间带风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下面介绍一个单桩的工艺,多桩工艺还是存在一定问题,最主要海上的东西比较多,另外他有打桩的,多脚架到海上有调频的,还有灌浆的工艺。带来一个很大的缺点,功效一低的话,这里面的费用也高了。我们仍然是借鉴国外的方式,把单桩的工艺借鉴进来。

接下来安装工艺,我们是照搬陆上安装的工艺,这个是安装中的几个图片。总的来说,我们的基础、方式从前到后三个阶段,一个是低桩混凝土承台,中间是多脚架的,接下来是单桩工艺。我们看到右下方图片跟方院长单桩的图片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上面那一段白色实际上是加了过渡段的。我们中间做了一套过渡段的单桩工艺。过渡段单桩工艺带来一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功效低了,另外一个中间要使用到灌溉材料,灌浆材料的价格很高,国内也没有适合的产品。这一块我们后来就改了无过渡段的工艺。

龙源是最早开展潮间带,我们很关注近海这一块,往近海区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包括现在0.75元的电价,有人问0.75元对国内的影响?我个人的观点是影响很少,后期发现基本都是近海,潮间带的项目基本没有了。包括刚才方院介绍的龙源大风的两个项目,包括近阶段实施的项目,如东的有个30万的项目都是近海。包括我们近年开展刚刚方院长提到了14个机位也是近海,也可能是国内使用大面积推广的近海的第一个项目。

为了开展近海项目,我们跟振华开展了合作。这个我是我们开展合作以后建造了龙源振华2号,1号刚刚有一个图片放到了,是用于潮间带的。这个是用于国内平台的船,这个船是国内自有的第三艘,三分之二是中国造的。三艘船的能力上面,现在回国来来看有一定问题。今后如果单机能量偏大的情况下,我们现有的三艘支撑式平台都是有点问题的,可能吊装能力上面是有一点不太适应。

介绍单桩中间配套,我们直接买了欧洲的荷兰之S-800大型,这里还有S-800购买以后同样存在一个单桩问题,单机容量如果用于5兆瓦以上,他单桩很大的时候承载能量就不够了。

这个是单机第一套有过渡段工艺,这个是施工中有关的东西。这个图片跟刚刚的图片有差别,是没有过渡段的。取消过渡段对调频的要求高了,对桩顶的保护要求高了。如果S-800是800kj的锤子直接冲击表面,加上5、6千次的冲击频度,很容易产生焊缝的疲劳等问题。这个是我们攻克主要的难点。

调频这一块跟国外调整差别。国外原来是一套,我们有上下两个,上下两个而且间距不一样。国外一套当时直接抄过来搞了一套,我们自己家里也争议很多。所以我们国内搞海上风电作为项目部有个要求,一定要人员多,一定有一个适合的团队。我刚才提到了,我们家里面有比较多的不同的看法,有一套的,有两套。早期就出现一个问题,早期出现两根桩斜掉了,无法满足单桩垂直度的要求。所以后期增加了一个,增加了一个以后,还好,后期的垂直能控制了,能把早期两根倾斜扶正过来了。这里有一个技巧,打的中间只能边打边调,不能直接调,不能用直接调的千斤顶来顶,这个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工艺里面。这个工艺是国外用过少量的案例,后来大面积推广以后,我看了一下国外现在也有两个工艺采用无过渡段的单桩工艺。

这个是潮间带用的比较多的风机主设备,针对海上风电场开发简单说一下。这个是9个厂家的9种机型,实际我们现在为止如东用了10个厂家13种机型。这里面传统说法就是给国内厂家提供这么一个平台,让他作为试验样机安装,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把厂家基本上吓趴下来的。包括昨天明阳的朱总也说的,早期的几家。我开玩笑说,我们给你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你们表演,表演到什么结果呢?很多在舞台上面歪掉了,还不错,还有好几家从舞台上面掉下来了。我们又是一个窗口,所以对他们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

这就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要搞海上风电,用主设备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尽管现在主设备昨天是海上风电国外是占比17-20%的造价,实际我们国内要大于这个数字,我算了一下大概也有30%到40%的主设备占比。所以主设备如果做近海一定要关注主设备的选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潮间带风电查看更多>海上风电开发查看更多>潮间带风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