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中国能建:川藏“无人区”的电力天路

2014-08-26 13:12来源:中国企业报作者:丁国明 任腾飞关键词:中国能源电力工程电力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用毅力和心血绘出工程图纸

自古以来,川藏路艰险难行广为人知。勘察设计人员作为工程建设的探路人,率先进入到工程沿线的崇山峻岭之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双脚丈量“电力天路”,为工程建设获取准确详实的数据和资料。

高原反应成为所有勘探人员首先要面对的难题。据了解,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其中近一半的人员头晕、呕吐情况严重。“严重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头痛得快要裂开了,呼吸都很困难,有好几次都差点吐出来,我硬是忍住了。”来自西南院的“80后”甘睿说。

芒康县脱果洛至察雅县前进线路条件最艰苦,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山区,沿途地质灾害频发、路途艰险、广大藏区牧民至今还未正常用电,仅金江峡谷一段,人车只能在河水和乱石滩上穿行,给勘测设计和后续施工带来极大困难。

“一路上高原缺氧、紫外线灼人,漫长无人区、大桥垮塌、山体滑坡路毁等诸多险情让工程组人员经历了一场现实版的人在囧途。”来自甘肃院的李群告诉记者。

环境的艰难没有阻碍勘测的进展,中国能建的小伙子们用毅力克服了困难。

面对川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复杂地形,黎亮所在的西南院设计了五跨金沙江,由原来的“三跨”增加“两跨”,只为绕开自然保护区。

工程建设中永冻土地区的施工设计、高海拔地区的电气绝缘问题等都是电网建设的世界性难题。在川藏联网工程经过的部分季节性永冻土地区,设计人员在水文和地质专家不断考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装配式基础、桩基础、斜锥式基础等各种方案,并采用了“热棒”技术来防止对基础形成的影响。

在高海拔电气绝缘方面,设计人员总结国内外已建高海拔交流线路绝缘设计及运行经验,结合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开展海拔5000米地区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研究,经过反复试验和修正,确定了绝缘配置参数,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将对环境的破坏和干扰降到最低,结合工程开展了环境保护施工图设计工作,其中包含了对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和施工环保的具体要求,范围深入到从可行性研究到工程施工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在我国乃至世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史上进行了首次尝试。

种种艰险都不能阻止这些电力建设者的脚步,在规定时间内中国能建旗下各设计企业都快速高效完成了各自标段的野外终勘定位工作,为科学设计、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能源查看更多>电力工程查看更多>电力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