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哈电国际:靠什么赢得全球订单?

2014-09-04 09:45来源:中国工业报作者:于慧关键词:哈电国际火电机组GE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引言

哈电国际的采访,改变了记者多年来的一个观点:单纯以贸易中介、来料加工(包括部分简单工程承包)为主要运营手段的企业,在信息高度发达、传播渠道多元的当下,这样的商业模式终难成大气候!依靠实体制造,做成套工程出身的哈电国际,在工业产品客户服务端也可以做到主体经营甚至主导业务发展,面对市场形势的烈火油烹、激烈震荡,工程公司也可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性进行项目。从生产服务性产业入手,在贸易销售类业务力争不清零、做有利润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稳步推进。

发电设备出口是国家工业出口大项,其中几近50%的项目来自于哈电集团,而其中占比重要的成套工程出口皆出自于哈电国际公司。

如今,在电站建设项目中走过千重山的哈电国际,在同行业中已经鲜有可堪比肩者。

郭宇说,只做电力产业这一块“风水宝地”,公司所有项目都是围绕此专业相关联开展的。这是哈电国际独步国内同类公司,作为高手渐渐散发出优势的主要原因。郭宇的记忆中,九十年代中后期与GE合作的巴基斯坦乌奇项目,是哈电国际的转型之作,也是至今影响自己的最重要一役。此后进入管理决策层,他的很多理念来自于当年,很多方法来自于GE。这个雄踞世界500强多年榜首的榜样,无时无处不以人为本和品牌效益为先的理念,让郭宇相信,员工成本占据公司成本总额一半以上实属正常。而GE对品牌建设的维护与珍视,更让郭宇坚定了哈电国际——做一单就要做好、做出品牌的价值观念。

服务至上、效益为先,无论是在制造、金融业,还是成套加工、贸易投资领域,产业的发展是为了盈利,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已经不再是口号。服务客户是根本。这样的理念其实已经存在了很多年。

有俗语说,慈不带兵、义不聚财。但我们在哈电国际却深深感受到了一种和谐向上,人人肯负责,管理扁平化且行之有效,处处呈现出篷勃发展气息的氛围。

虽然中国早已成为发电设备装机与发电能力的最大产地,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近段时期以来,全球市场国内电力工程总承包项目有减少趋势。在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哈电国际却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2013年实现合同签约额151亿元。

哈电国际缘何能逆势而上?8月的一个上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寻找新大陆

成立于1983年的哈电国际,是中国大型电力工程总承包和机电成套设备出口的龙头企业。30年来,哈电国际依托哈电集团自主产品与成熟技术已在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孟加拉、柬埔寨、伊朗、苏丹、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厄瓜多尔、乌兹别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55个大型电站交钥匙工程并提供电站成套设备,海外工程总装机容量达3300万千瓦。

在中国,很少有工程承包公司能像哈电国际一样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哈电国际公司董事长郭宇对中国工业报社记者分析,这几年公司最大的转变,就是在传统市场出现不利的情况下,及时做了调整。他举例说,以进军中亚和欧洲市场为例,这几年哈电国际陆续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耳其拿到了多个项目,总计12.5亿美元的订单;进军南美市场,2011年我们与厄瓜多尔国家电力公司签订了埃斯美拉达二期热电项目合同和美纳斯水电合同,合同金额总计6亿美元;2012年,哈电国际又进入风电领域,签订首个风电项目—巴基斯坦Master风电项目EPC合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哈电国际查看更多>火电机组查看更多>G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