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展热电联产(全文)

2014-09-26 10:5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清洁能源燃煤锅炉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十章 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和融资机制

(一)建立城镇化财税合理分担机制

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转移人口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我省新型城镇化财政体制,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理顺省、市、县公共服务职责和财政分配关系,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分担机制,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补贴办法。统筹安排城镇化各类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城镇道路、供水、供热、绿化、环卫等设施建设。省级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要考虑常住人口因素,积极向基层政府转移财力。

(二)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

规范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平台,通过划拨、股权收购等方式,将土地、政府优质资产等注入投融资平台,增强投融资平台实力。采用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采取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发行信托计划等形式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探索利用保险资金等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制定政策性金融专项支持政策,运用市场化原则,引导开发性金融机构与民间资金设立城镇化发展基金,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放宽准入、完善监管,鼓励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服务设施建设运营。

第二十一章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一)建立国土空间保护制度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加快完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开发管控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差别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政策。重点开发区域要加快推进产城一体化,聚集更多人口和生产要素,建设绿色低碳生产体系和生态宜居的生活空间。限制开发区域要重点发展粮食生产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将超载人口逐步转移到城镇化地区,建成安全高效粮食主产区和生态产品供给区。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强制性保护,实现环境污染“零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按照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原则,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按照“谁开发、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制定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扩大生态补偿范围,积极推进地区间横向援助试点工作。建立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深入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节能量、水权交易试点。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三)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破坏、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生产总值考核。

第二十二章 推进行政区划管理创新

(一)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选择部分产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突出、人口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县,启动省直管县试点工作,深化省内计划单列试点,在财政体制、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赋予更多发展权限,减少行政层级,理顺条块关系,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实力。

(二)加快行政区划调整

支持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有序改市、撤县设区,合理调整镇村规模,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设县域副中心城市,重点支持陕南地区人口较少、自然条件较差的乡镇合并。

(三)建立城镇化区域合作机制

按照经济发展区域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原则,理顺西咸新区和西安、咸阳合作体制,积极推动西咸一体化和西渭、西铜同城化,支持宝鸡向东承接大西安辐射,建成关天副中心城市,推动关中产业、城乡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发展。支持陕南三市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推动陕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强与呼包银榆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互动发展。支持韩城、神木、商南等省际门户县城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主动融入周边经济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