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变电工程评论正文

张国宝:中国电力走出去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4-10-30 13:5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张国宝电力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另外一方面来讲,随着中国电力逐渐解决了短缺的问题,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高的速度,再有八年,每年一亿千瓦,比较难了。今后电力建设的重点会从以增加容量,满足供应转向结构调整,转向技术的进步,或者说增加两个市场,国际市场的份额,会是电力行业面临的新的课题,一定要加以注意。

在其他的新的电力领域当中,比如说核电,大家认为技术比较高,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一个领域,特别是在日本的福岛事故出来以后,全世界的核电事业也受到重创。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核电走出去还有无可能,能不能和先进的发达国家进行竞争?再比如说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太阳能,风力发电等等新能源领域,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当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的核电发展,显然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比较晚,美国核电建设高峰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一共建了一百多个核反应堆。还有法国,法国稍稍晚于美国,80年代是它电力发展的高峰期,80%还要多一点的电力全部是由核电来供应的,核电的反应机组有58台,现在也被认为是戴高乐时代做出的一个正确战略选择。我们国家的电力建设起步于最近这十年,我们在建的核电机组居于全世界首位,这锻炼了我们的队伍,也培养了我们的制造能力。现在中国核电界也都摩拳擦掌,想在国际市场上一试身手,也在寻找很多“走出去”的机会,很多情况下,开始都很乐观,今天郑东山先生也在这儿,他是积极分子,我也帮助推动过,到南非说有希望了,到越南说有希望了,到土耳其也说有希望了,到白俄罗斯也说有希望了,我还比较冷静,我说你们做归做,没那么容易,最后人家会说中国这样那样很多问题,现在果然,我们被人家说有很多很多问题,但是我们还在不懈的努力,有所斩获,比如说在罗马尼亚,在阿根廷,在英国都很看好,都在积极的努力。我也和英国、法国的电力公司都谈过,他们也非常愿意中国的企业进入到英国的市场。但是你想想人家是一个发达国家,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国,对于核电的安全性、技术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绝对不能盲目的乐观,我们还要做出巨大的努力。但是我已经看到了希望,至少阿根廷、罗马尼亚这样的项目,应该说基本上中国可以参与相当一部分。我也问过,重水堆这不是我们的专项,可能是加拿大人的领域,但是我们起码可以提供重水堆里面很多附加的设备。

至于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确实是异军突起,可能谁也没想到,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出口率占到全世界60%,世界贸易量的50%是由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厂来提供的,但是这也引起了国家间的贸易摩擦。美国也好,欧盟也好,都是以反倾销,双反调查来打压中国的体样能设备出口。尽管如此,在全世界新能源热的情况下,今年中国的太阳能出现一个复苏的态势,出口仍然以两位数的高比例进行增长。说明在国际市场上贸易摩擦的打压下,我们的太阳能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在国际市场上半壁江山的竞争能力。

风力发电设备可以说也是异军突起,我记得非常清楚,在80年代,应该是90年代,我陪我的前任,我们的老主任,后来他当神华的董事长,后来退休了。我们到美国去,在加利福尼亚州,看到漫山遍野的风力发电机,当时也有很多商人找上门来,那个时候中国几乎不会做风力发电机,几乎100%的风力发电机是由外国厂商提供的。到了2004年我管这件事的时候,全国的风力装机容量已经有48万千瓦,可是现在我们的风力发电装机已经突破了8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的风力发电制造国。从最早我们只会造几百千瓦,到后来会造单机1.5兆瓦,3兆瓦,甚至7兆瓦陆上和海上的风力发电设备,现在中国的风力发电企业由国内市场为主开始“走出去”,向不少的国家提供了我们的风力发电设备。在这个领域当中,中国也有很强的比较优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电力国际合作论坛查看更多>张国宝查看更多>电力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