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电动汽车“十三五”仍需化解五大风险

2014-12-18 11:27来源:能源评论杂志作者:谢子聪关键词:电动汽车十三五电力规划充电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更大的问题还在于走“改装车”路线车企的投资风险。由于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在零部件数量和尺寸大小上有区别,故电动汽车的设计布局会按照其自身部件的规律来进行。当某些整车企业用“改装车”获取了一些市场的销量后,一定会加大“改装车”量产的投入。殊不知,这会遇到许多按照特斯拉“新设计车型”模式的车企产品的颠覆。因此,奉劝整车企业尽早展开“新设计车型”的工作,以免因产品落伍使投资打了水漂。

电池,存在“短命”风险

忽略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比整车短的技术特性,错误选择将动力电池销售给用户的商业模式,在未来几年内,会给城市电动乘用车商业推广带来“电池维护难、电池需再购、使用成本高、废旧回收难”等诸多风险问题。

众所周知,车载动力电池,是由成百上千支具有电化学特性的电池单体群,与电子芯片元件组成的BMS管理系统等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内部的化学反应和老化现象品质会下降是基本特性。

实践证明,手机和笔记本电池使用时间超过五年的几乎没有。一组有几百上千只电池组成的全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电池,能否放置十年后?更何况放置在工况条件极其恶劣的车上,大规模地运用时能熬过十年春夏秋冬考验的可能性就很小。

大多数整车企业(除了比亚迪(002594,股吧)外),均不是动力电池产品的专业生产商。几乎所有车企都没有在自身车辆产品上,规模化进行过5年以上工况条件下的动力电池寿命实验。在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下,从何谈“保电池寿命”的问题。

设施:警惕“免费”风险

“用得好”是电动汽车市场推广的重要支撑点。电动汽车“使用环节”的充换电服务,是否“方便快捷”与完善,是老百姓购买产品决策的重要依据。

城市充换电基础设施是一个“百年大计”的工程。围绕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展,是“先卖车还是先建桩”的问题,存在着不少争论。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专业运营商和所建设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业态的重要性。要警惕部分城市推出的“买车送桩”和“无专业维护”的基础设施模式。这种模式会对城市电动汽车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非常大。

笔者通过对电视机、手机、电脑等诸多“产业创新型”行业的商业推广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几乎所有这类行业在产品商业推广前,都是首先建设好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给购买产品用户提供一个“方便使用”的基本条件,为产品市场销售奠定好基础。边卖产品,边提供使用条件的做法,是一个违背产品商业原则的行为。

原标题:电动汽车“十三五”仍需化解五大风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十三五电力规划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