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孙勤谈:风口上的核工业

2014-12-24 10:31来源:中核集团作者:孟德阳关键词:国内核电核电装机核工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摘要】未来5年,国内核电每年投资额可达700亿元。目前中国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全球首屈一指,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孙勤三年之后再次接受《英才》专访,描述“风口上的核工业”。

在中国核工业迎来60周年华诞之际,核电正在蓄势待发,核电总装机容量将会在未来5年之内增长近200%。在可见的一个时间段内,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在建、拟建反应堆数目最多的国家。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中国的核电发展从停滞到重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之下,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中国作为传统能源消费的大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

而“一号央企”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作为国内核工业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被外界予以了更多的关注。董事长孙勤再次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对中国核工业的未来发展要比三年前更加笃定:“无论怎样,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国内的核电建设投资已经箭在弦上,而在面向海外时,核电与高铁也被看作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两张“王牌”。就在不久前,高铁列车的制造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企业确定合并。截至本文发稿前,第一份南北车合并草案已出炉。“以往这两家公司在海外竞争太过激烈,合并也是为了减少内耗。”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英才》记者。

这不免让人对核电行业的整合充满期待,核电行业的内耗也使其在出海时苦之久矣。现在技术和品牌统一规划的苗头已经出现。

“华龙一号”于2014年11月3日得到国家能源局的批复,该技术将应用于福建福清的5、6号核电机组。而更多人认为,由中核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反应堆技术,将承担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任。对核电行业的整合而言,诸多核电领域的“老人”都讳莫如深。

“有些事,并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一位核电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英才》记者,“(各方的观点)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牵扯到具体的事大家都有很多各自的想法。”

核电市场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中广核集团的核电板块——中广核电力(1816.HK)已经在香港上市,这只被称为中国核电第一股的股票,发行时被超额认购286倍,核电概念之热可见一斑。而中国核电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核技)正在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推进合并事宜,前者也正在谋求登陆资本市场。

无论是分是合,行业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发展核电已是大势所趋。核能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孙勤认为核工业的管理体制 “应该体现国家意志。”围绕着这个命题,中核集团在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上都试图站得离风口更近一些。

原标题:【聚焦•《英才》杂志】风口上的核工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内核电查看更多>核电装机查看更多>核工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