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微电网评论正文

剖析能源互联网

2014-12-25 14:56来源:中云网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微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2能源互联网组网与互操作模型与技术

开放性是能源互联网区别于以往智能电网的一个关键,要实现类似互联网的开放对等广泛互联,在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中开放的接口定义和互操作模型框架必不可少。互联网的标准模型协议的主要特点是开放、简洁、易行,才导致了大规模应用和迅速发展。如TCP/IP协议等奠定了互联网发展的基础,广域互联规避了局域网信息交换底层复杂协议和机制,与局域网协议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才能形成大规模的互联发展。

要实现能源互联网开放式的组网,相关单元如风、光、储、负荷、能量交换与路由装置等要实现“即插即用”,必须满足相应的互操作模型。不但信息模型与交换技术是必须的,相应的能量传输、交换乃至路由技术更加重要。组网与互操作模型是能源互联网得以以开放对等方式实现广泛互联的基础。虽然不同层级互联的对象不同,其相应的组网与互操作模型应该是一致的。

2.3能源互联网建模、仿真与分析技术

基于现有的电网仿真环境,结合信息物理融合仿真技术,将信息和能源基础设施仿真紧密结合,开发适合能源互联网场景的软硬件结合的仿真和开发环境,为能源互联网研究与发展奠定基础。

开发信息物理多元模型

针对能源互联网涉及的通信、计算、储能、电力电子、可再生能源接入等等开发相应的仿真模型。

实现能源局域网、广域网和主干网的联合仿真

与互联网类似,能源互联网在局域、广域和主干网的特点不同,相应的实现和管理方式也有本质的不同,能量在局域侧重多种形式的快速转化,在广域传输侧重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标准协议的简约,在主干网强调大电网的异步自治解耦互联。而联合仿真意味着将现有的电网暂态和稳态仿真分析与计算机网络仿真技术相结合,得到信息物理融合意义下的电网运行和信息网络运行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结果。

原标题:能源互联网探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